转自:团结报
□薛蒙蒙
“我想离开浪浪山,出去闯闯。”今年夏天,热门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中这句朴素的台词,道出了无数人对突破困境、追寻价值的渴望。
电影将镜头聚焦于《西游记》世界中那些无名无姓、微不足道的小妖怪身上:小猪妖集结了蛤蟆精、黄鼠狼精和猩猩怪,组成“草根取经团”,假扮唐僧师徒闯出浪浪山,在荒诞旅程中实现自我觉醒。
片中的小妖怪们脱去反派标签,成为有困境、有选择、有情感的取经人,就像每一个在现实中摸索自我位置的人。考编三年未果的小猪妖、从话痨变得沉默的黄鼠狼、社恐却被迫扮演齐天大圣的猩猩怪、为工牌编号执着的蛤蟆精。这些小妖怪们在浪浪山的遭遇,正是无数平凡人生活在这座“浪浪山”中艰难攀爬的真实写照,让人们在观影时不禁产生强烈的共鸣。
导演将这种叙事定义为“神话现实主义”。它以神话为外壳,讲述的却是现实问题,探讨了更广泛人群面临的困境以及在阻力面前的选择。
故事中的小妖怪们明知前方困难重重,却依然义无反顾。在取经的过程中,他们遭遇了村民的误解与嘲笑,也收获了他人的信任与帮助;他们曾因假冒唐僧师徒而沾沾自喜,也在面对诱惑时陷入迷茫;他们以为自己可以拯救世界,但最终废尽修为,变回小动物,也只是改变了世界一点点。尽管如此,小妖怪们在这个过程中知道了自己想成为的模样。
“要是见死不救,取经又有何用?”面对强敌威胁,在自保与救人之间,四只小妖选择了后者。电影的高潮部分,当四个小妖怪面对强大的黄眉大王,在生死关头他们没有退缩,而是齐心协力爆发出了惊人的力量。此时的他们,不再是那个弱小、自卑的小妖怪,而是为了正义、为了心中的信念而战的勇士。最终,他们虽然耗尽了修为,变回了原形,但他们在民间留下了“降妖除魔”的传说,他们的勇敢与善良被人们铭记。
小妖怪们最终没有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却赢得了村民发自内心的敬重。它们的出发,或许一开始掺杂着冲动和对现实的无奈,但本质上是内心自我的逐渐觉醒,一路上磨砺心性,最终修出“慈悲心”。
故事的结局看似充满遗憾,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并非取决于外在的功成名就,而在于我们是否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成为更好的自己,是否坚守住了内心的善良与正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身处“浪浪山”,被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琐碎、未来的不确定所困扰,甚至怀疑自己的价值与能力。但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即使我们只是平凡世界中的小人物,即使我们没有主角光环,只要怀揣梦想,勇于出发,敢于与命运抗争,就一定能够跨越生活中的重重障碍,实现自我价值。
人间何处不是浪浪山?正如影片片尾字幕所写:“敬每一个勇敢出发的自己。”明知“浪浪山后还是浪浪山”,却依然勇敢出发,你我皆是自己剧本里的齐天大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