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精细化管理,成就河南沁阳联盟街农贸市场新图景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李岩通讯员丁童

“以前来这儿买菜,得踮着脚走——地上污水横流,烂菜叶堆得没处下脚,水产摊的腥臭味隔着老远就能闻到,摊主们占道经营,过道窄得两个人并排走都得侧着身。”日前,提起河南省沁阳市沁园覃怀街道联盟街社区农贸市场的旧貌,家住附近的王大爷记忆犹新。而如今,当你走进这里,规范整齐的摊位布局、洁净干爽的通行通道、清晰醒目的功能分区令人耳目一新。

这场变迁的背后,始于社区对居民“买菜难、环境差”的深切关注。为了让街坊们的“菜篮子”拎得更舒心,社区主动牵头,从破解农贸市场积弊入手,启动了“农贸市场提质改造工程”。从摊位规划到日常运维,从环境整治到消费保障,一系列精细化举措落地见效,让这座与居民朝夕相伴的“菜篮子”,在精细化管理的打磨下,成为承载民生温度的鲜活载体。

曾经,市场里果蔬、水产、熟食区混在一起,买块豆腐可能要蹚过一滩鱼水。如今,果蔬区的翠绿、水产区的鲜活、熟食区的飘香通过红色标识有序分隔,购物通道宽敞通畅,不见往日的杂乱拥挤。“现在地面随时都干干净净,逛着舒心!”王大爷推着车,语气里满是满意。这背后,是市场“定时清扫+动态保洁”的不懈坚持——保洁人员每日分时段对地面、摊位及公共区域进行深度清洁,从清晨开市到下午收摊,始终保持环境整洁。对比过去“扫帚堆在角落、污渍积到发黑才清理”的状态,如今的洁净让居民打心底里觉得“像逛超市一样舒服”。

在保障消费安心上,市场办的举措更是让大家告别了过去的“糟心事”。以前,“缺斤短两”时而发生,有摊主的秤“八两算一斤”,居民争辩几句还会被呛“买得起就买,买不起别挑”。而现在,入口处的公平秤锃亮如新,旁边公示着“计量合格”标识,这是社区联合市场监管局计量所每年集中验秤后留下的“诚信印记”。“秤准不准,一称就知道,心里踏实!”卖水果的摊主李大姐笑着说,摊位上的电子秤都贴着红色铅封,那是街坊们信得过的“定心丸”。

管理的精细,更藏在日常的点滴里,与过去“摊主见了管理员就躲,检查全靠突击”的松散状态截然不同。如今,刚上岗,市场工作人员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取蔬菜样本进行农残检测,记录结果、公示合格信息,为每一份食材贴上“健康标签”;转身来到干货区,仔细核查木耳、腐竹等商品的生产日期,对临期产品及时下架;每周固定对熟食区进行专项检查,从消毒记录到从业人员健康证,逐项核对不落细节。市场内设立的消费维权服务点,是化解纠纷的“暖心站”。一旦接到投诉,管理人员第一时间到场调解,从商品重量到质量问题,耐心沟通直至双方满意。公示栏上,摊位费收缴明细清晰透明,旁边的投诉处理流程和联系方式一目了然,让每一位商户和市民都能感受到管理的规范与公开。

为维护周边秩序,市场办还积极配合街道办事处、交警部门开展流动摊贩整治。过去,市场外的马路被流动摊贩占得满满当当,机动车堵得寸步难行,菜叶、塑料袋扔得遍地都是。如今,通过耐心劝导、提供合规摊位等方式,引导商贩入市经营,既保障了街面整洁,也让买卖双方的权益得到更好维护。

联盟街农贸市场的变迁,正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生动缩影。从舌尖上的安全到消费中的舒心,从环境的整洁到秩序的井然,这些细微之处的改善,让“菜篮子”里装满的不仅是新鲜食材,更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