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芮扬通讯员田耀婷)“张奶奶,您的手机不能进行高龄人脸认证,现在用我手机给你认证”“李大爷,您说的门前暗渠排水不畅,我们马上安排师傅来疏通”……七月以来,按照区委组织部推行“一天一户一小时”工作法通知精神,城关镇120余名村干部及后备力量用实打实的走访、心贴心的服务,把群众的“烦心事”变成“舒心事”。
走家串户听心声,柴米油盐察实情。走访中,干部们带着笔记本,在农家院落、菜地果园里与群众拉家常,把家长里短里的诉求一一记下。小沙凹村党员干部在走访中了解到,村里有29户孤寡老人因年纪大,燃气灶使用流程经常忘记,吃顿热饭成了奢望。他们当即依托村幸福院开展“助老送餐”服务,老人们每天饭点时来到幸福院就能吃上可口的餐食,村班子成员还轮流为2名行动不便老人送餐上门。大辛村驻村工作队队员连续5天走访种粮大户,收集到12户村民关于“天旱浇地需求大,设备高强度运转存在安全隐患”的反映后,对村灌溉水井逐一进行检修,同时疏通水渠到地头,8月初浇灌玉米220亩,解决了秋粮灌溉难题。
靶向发力解难题,件件落实暖民心。坚持能现场解决的就不拖延,需协调争取的就快速联动原则,镇村对走访收集的问题分类处置,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镇民政办对村上申报的惠民保障加快办理时效,为6户低收入人口核发了临时救助,为2名残疾人更换了适配助行器。镇综合服务技术中心夯实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组织村干部清理村内排水沟渠12条,整修垃圾收集点3处。三里河村积极争取通村路建设资金,拓宽组间道路800米,解决了“路窄车难走”问题。纸坊村党员干部不惧天雨,每次下雨都冒雨查看排水沟渠,手持铁锨清除垃圾、淤泥,“七下八上”期间全村无一处大面积积水。
长效坚持是常态,群众满意是标尺。各村党支部坚持把“一天一户一小时”工作作为每周例会重要内容,专题研究老人健康监测、幸福院常态化开放、就业扶持、道路安全等,让“一天一户一小时”真正成为听民声、解民忧的长效机制。有家长反映学校门口经常出现拥堵,有安全隐患,涉及的铁丰村联合交警部门在铁丰小学上下学时段增设了护学岗,行司巷村针对儒林小学所在的韦家巷摊贩占道经营问题,协调城管部门施划定点摊位,规范了群众摆摊设点行为。
一月多来,城关镇每周统计各村走访群众、办理实事情况,到目前全镇累计走访农户800余户,解决各类问题90余件,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探出了深度、充满了温度。如今,“一天一户一小时”已成为镇村干部了解民情的法宝,大家走访的脚步更勤了,群众的笑脸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