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系列小说里,凤凰社那一部,学生们创办了一份杂志叫做《唱唱反调》。其实,唱反调也是贯穿我一生的一种思维方式。
最早便是在幼儿园。当时常有站队的活动,做操、或者只是单纯列队。这个活动的特点就是谁都不许动,必须站整齐,到老师满意为止。老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不要乱动!”
对小孩来说站着或者坐着不动是很煎熬的。有时候汗流下来在脸上很痒痒,你越不挠,这个痒痒越强烈。受不了了就挠一下,老师就会批评、训斥。
当然后来小学也这样,我也是想了很久才发现,这怎么叫“乱动”呢?“乱动”应该是没有意义的动,小孩动是为了挠痒痒,凭什么被定义成“乱动”?但是“乱动”的定义权在老师手里,权威说你乱动,你就是乱动,没有讨论空间。
这么多年这个很基础的习惯对我来说很有益。就是无论看到什么东西,都先想想,为什么?或者带入相反的条件再推演一下,看看结果的变化。比如人们说女司机开车不行,我在路上就会专门去观察废物司机的性别,后来发现其实是难以找到规律的,废物就是废物,我找不到性别相关性。这相比于那些缺乏观察,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的人来说,会有不小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