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承德网讯(记者徐微微,通讯员陈宏英)滦平县疾控中心在洪涝灾害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织密灾后传染病监测“防护网”,筑牢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防控墙”。
加快传染病监测网络灾后统计和恢复工作。对县内传染病监测网络进行受灾统计,对因受灾不能开展监测工作的点位迅速进行修复,第一时间恢复正常工作。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新增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为临时监测点,确保传染病监测工作无盲区、无遗漏。
加强症状监测。各级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重点监测霍乱、痢疾、伤寒等与洪灾相关的肠道传染病;对出现腹泻症状的病例从严筛查;受灾村级卫生室以及临时安置点的医疗工作人员每日对受灾村民以及安置群众至少巡诊一次,发现传染病立即上报疾控中心并将病人转至医疗机构救治。
成立防汛应急工作组。每日对乡镇卫生院以及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进行汛期传染病防控督导和症状监测;对其每日巡诊情况进行现场查看,要求工作人员对安置点群众健康状况等多方面进行关注和指导。截至目前,该中心累计派出工作人员201人次,督导检查全县8个乡镇卫生院,48个村卫生室和临时安置点。
强化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管理。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加强汛期相关传染病的监测和预警以及排查。通过多点预警触发系统进行症候群监测,增强监测敏感性,确保有效控制规模性传染病苗头及隐患。截至目前,该中心组织或参加省市开展的传染病监测工作培训会4次,培训疾控中心、各级医疗机构、临时安置点工作人员1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