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长剧“药丸”?爱奇艺转盈为亏,腾讯视频付费用户少了300万

2025年8月20日,爱奇艺发布二季度财报,当期营收66.28亿元,同比下滑11%,净亏损1.34亿元。而在上年同期,公司尚能小幅盈利。具体拆分来看,会员收入下降9%至40.9亿元,广告收入下滑13%,内容分发收入则骤降37%。在内容成本压缩8%的背景下,爱奇艺依旧没能摆脱亏损。

数据背后,是长视频行业的集体困境。今年上半年,腾讯视频付费会员数环比、同比均减少300万,降至1.14亿。芒果超媒在2024年广告收入同比减少2.7%。以“爆款长剧+会员拉新”驱动的黄金模式,正逐渐失去效力。

01

长剧的“药丸时刻”

过去十余年,长视频平台几乎以剧集作为核心抓手:一部大爆款能带动新增会员数百万,形成广告、IP衍生的全链条商业闭环。但这种模式正遭遇根本性挑战。

爱奇艺二季度上线《无忧渡》《临江仙》《书卷一梦》《朝雪录》等多部剧集,《朝雪录》《临江仙》站内热度破万,仍难以改变财务表现。用户的注意力已经被稀释。爱奇艺创始人龚宇坦言,长视频观众“正在流失,特别是最近两三年非常严重”。在最新财报中,爱奇艺干脆停止公布会员具体数量。

02

短剧狂飙

与长视频的增长乏力形成鲜明对比,短剧正在经历一场“井喷式”扩张。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10.40亿,使用率93.8%,连续六年稳居第一。《2025中国移动互联网春季报告》更指出,红果短剧月活用户与优酷差距仅0.12亿。换句话说,短剧平台正用极快的速度追赶长视频平台,甚至开始“用户重叠”。艾媒咨询预测,到2027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这意味着,一个全新的内容产业链和商业模式正在成型。

短剧之所以受欢迎,背后是算法驱动和用户心理的双重作用。一方面,5至10分钟的快节奏叙事契合碎片化场景,满足“随时随地获取快感”的娱乐需求;另一方面,短剧制作周期更短、成本更低,内容迭代速度远超长剧,更容易通过题材创新触达年轻人群。

面对这股浪潮,长视频平台不得不开始“变短”。

今年4月的爱奇艺世界大会上,龚宇高调宣布“进入短时代”,正式进军微短剧领域。事实上,从2月炮轰红果、到3月举办微短剧盛典,爱奇艺已逐步完成舆论和行业的铺垫。优酷也在3月成立微短剧中心;腾讯视频、芒果TV则早早展开布局,尝试横屏短剧和竖屏内容双线并行。

平台转型的背后,是对用户注意力争夺的本能反应。但问题在于,这些公司依旧不能放弃长剧,因为长剧不仅是会员留存的基石,也是平台品牌与行业地位的象征。爱奇艺在财报会上明确表示,将继续专注高商业价值的头部长剧,同时在短剧领域扩大与头部创作者合作,探索系列化、IP化路径。腾讯视频副总裁孙忠怀则提醒,行业的两大变量在于竖屏剧的未来走势,以及AI对生产与消费方式的重塑。

03

转型阵痛与未来博弈

长视频平台的焦虑不只是来自内容层面,更是商业模式层面。短剧虽火,但其变现方式仍局限于广告、打赏、付费解锁,距离长剧时代的成熟模式还有差距。

不过,长视频平台并非没有机会。首先,长剧依旧在塑造文化符号和行业标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狂飙》《人世间》这类现象级作品,能在社会层面形成广泛共鸣,是短剧难以企及的。其次,AI与内容产业结合的潜力巨大,从剧本生成到个性化推荐,可能为长短视频带来新的效率革命。

长视频“药丸”论或许过于悲观,但平台无疑正在经历一场深度的转型阵痛。最终,决定胜负的仍是内容本身。形式可以变,长与短都不是目的,好内容才是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