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别让遗憾,耗尽余生的光
余华曾戳中无数人的心事:“所谓中年危机,真正让人焦虑的,不是孤单,不是贫穷,更不是衰老。而是人到中年你才发现,你没有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活过。”
这句话像一把锋利的剑,直刺心窝——我们总在扮演家庭的顶梁柱、单位的螺丝钉、社会期待的“靠谱人”,却唯独忘了问自己:“我想要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
中年的日子,常是“错把陈醋当成墨,写尽半生纸上酸”。多少个深夜里,突如其来的心酸不知该配多少度的酒,积压的委屈一想起就红了眼眶,一路颠沛流离,却连“值得”的终点都看不清。最难的时候,连影子都觉得单薄,可嘴上还得说着“我没事”,毕竟“顶梁柱”哪有喊累的资格?
我们曾执着于外界的认可,把名利当成生活的标尺,直到看见那些被名缰利锁困住的人:张朝阳、俞敏洪功成名就时却陷在抑郁里,乔布斯建起苹果帝国却没能多留些时光,蔡磊拿命拼出京东业绩,41岁却被渐冻症扼住人生,许家印缔造恒大神话,最终只剩2.4万亿债务和牢狱之灾。原来,若被欲望绑架,连“活成自己”的权利,都可能被命运剥夺。
这烟火人间,本就“事事值得,事事也遗憾”。追求名利从不是错,错的是把自己活成了名利的奴隶。人到中年该懂了:有些身外之物,该放就放,别再逼自己硬扛;有些真心热爱,该抓就抓,别等错过才追悔;尽该尽的责任,也偷该偷的闲,毕竟亏了自己,没人会替你负责。
就像《额尔古纳河右岸》里说的:“我的医生就是清风流水,日月星辰。”中年不是只剩沧桑的年纪,也可以是修养身心、丰盈灵魂的开始。林花谢了春红本就太匆匆,生活不过是一场花开花落,何必把自己困在焦虑里?人生是场独自修行,百般滋味自己尝,内心安稳处,便是吾乡。
汪曾祺在《慢煮生活》里写的“最美的日子”,其实离我们不远:“晨起侍花,闲来煮茶,阳光下打盹,细雨中漫步,夜灯下读书”。一手烟火谋生,一手诗意谋心,任窗外云来云往,自有万般惬意。可若一辈子都没尝过这样的日子,才是真的白来人间一趟。
丰子恺说:“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人到中年,最该明白“来日并不方长”——别再等“以后”,别再说“下次”,后半生要学着取悦自己,试着按喜欢的方式活:低配物质,不被欲望裹挟;高配灵魂,把日子过成诗。
毕竟,没有人为你的人生负责。愿我们都能握住“一分清风,两分流水”,在云淡风轻里活成自己的光,等到时间落幕时,能笑着说一句:“这人间,我没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