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被动查”变“主动防”!漯河郾城“五化”工作为高质量发展密织安全网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刘广超通讯员李怡昕陈帅鹏

今年以来,漯河市郾城区紧盯治本攻坚目标,大胆探索安全生产治理模式转型新路径,以一场深刻的“五化”(责任落实全员化、教育培训系统化、双重预防常态化、应急演练实战化、安全投入制度化)变革,推动全区安全管理从“被动查”到“主动防”,为高质量发展织密了一张坚实的“安全网”。

“以前总觉得安全是安全员的事儿,现在责任制细化到了每个岗位,每天开工前第一件事就是要仔细排查风险隐患,虽然压力大了,但工作起来心里更踏实了。”8月19日,漯河市虎塔轧辊有限责任公司铸造车间生产一线员工坦言道。

织密“安全责任网”,人人肩上有担子!这是郾城区推进责任落实“全员化”的生动缩影。自《河南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施行以来,郾城区各行业部门积极行动,指导、督促企业修订完善责任制链条。截至目前,全区已有200余家企业(部门)完成制度革新。

责任链条不仅向下延伸,更向内部织密。漯河市郾城区建立完善隐患自查举报机制,在危化品、建筑施工、交通、工贸、燃气等248家重点领域企业落地生根。一线员工发现身边的隐患不再是“多管闲事”,而是“分内之事”,并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奖励。截至目前,该区已累计发放奖励金3.78万元,促成员工主动报告隐患486处,且全部整改到位,真正实现了“安全大家防、隐患人人查”。

“聚焦‘五化’工作重点,我带头组织员工学习省政府第231号令,认真贯彻落实《漯河市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九条硬措施》相关规定,积极预置应急救援队伍、完善“四防”预案,先后组织专题培训2次、专项演练1次,一线员工排查发现隐患10余处,有效提升了全体从业人员防范应对能力。”河南世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王胜利介绍说。今年以来,郾城区危化行业持续开展“五个一”活动34家(次),一线员工排查发现隐患60余处,实现了全区重点化工企业全覆盖。

教育培训系统化,“精准滴管”强意识。在常态化开展企业负责人安全警示教育培训的同时,郾城区督促企业制定年度培训计划,要求企业负责人常态化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尤其在节假日和极端天气期间,根据行业部门安全提示进行针对性培训。截至目前,全区已开展培训及警示教育350场次,参与培训人员3696人次,有效增强了企业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安全的核心在预防。聚焦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化品、特种设备、工贸等关键领域,紧盯学校、医院、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郾城区采取清单化管理、闭环式治理模式,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这一双重预防机制真正推向“常态化”。截至当前,全区已累计排查隐患794处,整改707处,约谈8家,立案处罚9家,形成了强大震慑。

“最大的变化在于:企业实现了‘主动自诊’!今年以来,全区累计发现的476处重大事故隐患中,379处系企业自己‘揪出来’的,自查率高达79.6%!”漯河市郾城区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建华介绍说。在主管部门有力督促下,全区企业自查重大事故隐患的积极性、能力显著提升,截至目前,所有重大事故隐患均已录入区重大事故隐患库,实行限期整改、对账销号,目前已整改469处,整改率达98.5%。

应急演练求实效,练就“实战硬功夫”。严格依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郾城区各行业部门督促企业针对综合、专项及现场处置方案进行真演真练。特别要求危化品领域每半年至少一次演练,其他领域也必须按要求落实。截至当前,全区已开展各类应急演练421场次。从工厂车间到校园课堂,从养老机构到居民小区,各类人群的快速反应能力、疏散避险能力和初期处置能力在一次次贴近实战的“大练兵”中得到有效提升。

为确保安全基础投入稳定、规范、有效,郾城区建立完善《郾城区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推动安全投入“制度化”,全区危化品、建筑施工、交通、机械制造、电力等重点行业领域的47家企业先后建立规范的安全费用台账。

“五化”一体,协同发力!通过系统性重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防控、应急、保障链条,郾城区成功将治理关口前移,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预防”。下一步,该区将持续聚焦‘五化’靶点,推动责任落实再强化、教育培训再升级、双重预防再深化、应急演练再提质、安全投入再规范,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