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现代有星期天、寒暑假等节假日让人们休息,古代人有没有设立假期呢? 其实古人上班

现代有星期天、寒暑假等节假日让人们休息,古代人有没有设立假期呢? 其实古人上班也有休息的时候,赶上假期还能好好放松。 别以为古代官员天天上朝办公,他们早有专门的休假制度,跟现在的周末、节假日有点像。 就说汉代吧,那会儿官员上班挺辛苦,尤其是在京城当官的,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赶去皇宫或衙门报到。 朝廷体谅大家辛苦,就定了 “休沐日”,让官员能歇口气。 “休沐” 俩字好理解,“休” 就是休息,“沐” 就是洗澡。 汉代人特别讲究卫生,觉得工作一段时间就得好好清洗,不然身上有味道,也没精神办公。 所以朝廷规定,每五天给一天假,这一天就叫 “休沐日”。 到了休沐日,官员不用去衙门上班,可以在家好好歇着。 有的会把家里打扫干净,舒舒服服洗个澡,有的会跟家人一起吃饭聊天,享受天伦之乐。 还有的会约上朋友,一起喝酒下棋,日子过得挺惬意。 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多交通工具,要是官员老家不在京城,想回家探亲可不容易。 赶上休沐日,要是家离得近,有的人就会趁机回家看看父母妻儿,跟亲人团聚一天,也算是 “摸鱼” 之外的温情时刻。 不过汉代休沐日不是人人都有,一般只有朝廷官员、地方上的高官才能享受。 普通小吏或者底层办事员,休假就没这么规律了,得看上司心情,有时候忙起来连轴转,想休息都难。 到了唐代,休假制度就更完善了,还出现了 “旬休”。 “旬” 就是十天,所以 “旬休” 就是每十天休息一天?不对,您可别搞错了,唐代的旬休是每十天休息三天,比汉代大方多了。 唐代把一个月分成上、中、下三旬,每旬的最后一天休息,也就是每月的初十、二十、三十,这三天不用上班。 要是赶上月份没有三十,就改成二十九休息,反正每旬都能歇一天,一个月下来能有三天假。 这三天旬休,官员可不会闲着,有的会带着家人去城外游山玩水。 唐代风景好的地方多,像长安附近的终南山、曲江池,每到旬休就特别热闹,到处都是踏青的人。 春天看花开,秋天赏红叶,日子过得比现在还滋润。 有的文人官员还会借着旬休搞点雅事,约上志同道合的朋友,去寺庙或者园林里聚会。 大家一起写诗作词,互相品鉴,喝着小酒聊着天,既放松了心情,还能交流学问,一举两得。 唐代不光有旬休,还有各种节假日,比如春节、冬至,朝廷会放七天假,跟现在的黄金周差不多。 端午、中秋这些节日,也会放一两天假,要是家里有红白喜事,还能请 “私假”,最长能请几十天,比汉代灵活多了。 不过唐代官员休假也有规矩,要是赶上国家有大事,比如打仗、灾害,假期就得取消,所有人都得回来上班。 要是没打招呼就私自休假,还会受处罚,轻则扣俸禄,重则被降职,所以没人敢随便旷工。 到了宋代,休假制度跟唐代差不多,还是保留了旬休,每月三天假,再加上各种节假日,一年下来能休不少天。 宋代文人更会享受,旬休的时候,除了游山玩水,还会去茶馆喝茶、去勾栏瓦舍看表演,日子过得特别悠闲。 有的官员旬休还会去逛集市,宋代集市特别热闹,卖什么的都有。 有新鲜的水果、点心,还有各种小玩意儿,官员们会买点东西带回家,或者跟小贩砍砍价,体验一把市井生活,也算是 “职场摸鱼” 的别样乐趣。 明清时期,休假制度就有点缩水了,明代虽然还有旬休,但有时候皇帝觉得官员太清闲,会减少假期,让大家多上班。 清代更严格,尤其是雍正、乾隆时期,官员休假得层层报备,想好好 “摸鱼” 可没那么容易。 不过就算管得严,古人也有自己的小办法。 有的官员上班时偷偷看会儿书、写首诗,算是忙里偷闲。 有的会找借口去厕所、去倒水,趁机在走廊里溜达一会儿,缓解工作压力,跟现在打工人偷偷刷手机有点像。 古人上班也不是一味辛苦,有休沐日、旬休这样的假期,还能借着假期放松玩耍,跟现在的假期 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管哪个时代,打工人都需要休息,这大概是从古到今都没变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