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火化政策岂能如此生硬执行#【晚报来论 | “老人未去世就要求火化”,政策宣传岂能如此生硬】#官方致歉老人未去世就要求火化# 8月19日,安徽阜阳颍上县红星镇一村民发布的视频引发舆论关注,视频显示,一老人躺在家中地上,几位工作人员站在门口,家属情绪激动,质问“人还没死呢,就叫我们去火化”。
次日,红星镇人民政府发布道歉声明,称社区工作人员在入户宣传殡葬改革政策时存在工作简单、方法不当等问题,相关负责人已及时了解情况、上门致歉,力求取得当事家庭的谅解。
在老人病重未逝的敏感时刻,工作人员上门提及殡葬相关事宜,无疑触碰了家属的情感底线。中国人对生死之事向来怀有敬畏之心,尤其在老人生命垂危之际,家属本就满心焦虑与悲痛,任何与死亡相关的话题在这一刻都会被视为禁忌。工作人员在此时开展宣传,即便政策初衷是好的,也会让家属有种被冒犯的感觉。
红星镇人民政府就此事进行道歉,是必要的。但相对于此,相关工作人员在宣传过程中所暴露出的工作简单、方法不当等问题,更需要引起重视。
诚然,殡葬改革旨在破除陈规陋习、减轻群众负担,当地提供的免费遗体接运、火化及骨灰寄存服务,无疑也是惠民之举。但好政策也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推行方式。尤其是殡葬改革,宣传时更应精准把握时机与场合,不能在家属的伤口上撒盐;宣传的语言要温和,要结合本地习俗,以耐心细致的方式将政策讲清楚、说明白。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让群众明白殡葬改革的目的,才能真正做到“逝有所安、丧有所尊、思有所依”。
说到底,政策的生命力从来不在条文里,而在执行的细节中。(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 朱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