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路透社报道称,印度媒体声称“中国解除对印度的稀土出口限制”。 稀土在当今世界属于

路透社报道称,印度媒体声称“中国解除对印度的稀土出口限制”。 稀土在当今世界属于超级稀罕又必需的资源,放眼全球现在谁还想在新能源、电动汽车、高端制造领域有一番作为,都离不开稀土材料。 中国稀土资源丰富,而且精炼加工能力世界顶级,长期占据出口主导权,外界一直知道中国对稀土的出口管控很严,不可能随随便便就让所有国家都能大量采购特别关键的原料,现在外媒渲染中国要放开稀土出口限制,印度当然会立马试图大展拳脚。 从印度这些年的套路来看,每次有类似机会,几乎都抓得住,俄乌冲突这几年,国际油气市场剧烈波动,西方制裁俄罗斯能源,但印度却悄声大量低价进口俄罗斯石油,经过重新包装后,最后又卖回欧洲或者亚洲其他国家,赚得不少外汇。 不仅仅是石油,只要是大宗材料或重要原料,印度总是能在中间找到空间赚到钱。 对于稀土这块资源印度虽然有一定储量,但远不如中国,国内高端制造本身基础就弱,如果能趁着机会从中国进口到便宜的稀土原材料,下一步肯定是通过国内的一些加工作业,或者简单分装,贴上新标签,然后再加价打入欧美、日本等高价市场。 印度这几年大力发展各种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业区,还有不少中介公司专门对接国际订单,稀土要想在这些环节里溢价流通过去,难度其实不大。 欧美这些国家面对本国稀土产业链短缺、又顾忌本土环保压力,总希望能找到价格和供应更可控的渠道,印度刚好就把自己当成桥梁角色既赚差价,又能提升自己在全球高科技供需链上的话语权。 印度早在很多领域摸索过类似做法,石油、药品、医疗器械等等,哪样不是自己低价引进、包装后高价卖出?有的商品甚至经过多次“倒手”,每一环都加上一小笔利润,稀土这类战略资源如果真的让印度大规模买进,自然又是新一轮的套利空间。 对印度来说身处人口大国、消费市场大国的位置,本来就天然有更强的议价能力,还可以用本国政策为这样的大宗买卖护航,想不成为转售赢家都难。 对于真正拥有定价权和产业链优势的国家,像中国这样的,稀土资源出口一旦缺乏精准管理,容易被其他国家钻“政策空子”,最后价值链的高利润不是自己拿到,而是被中间商和终端买家“薅走”。 中国之前主动降价卖稀土,结果高附加值的工艺和出口利润都被外国企业占了,这几年中国不再轻易放开稀土出口,就是为了保住自己完整的产业链红利。 欧美虽然投入庞大资金研发替代品、推动本土稀土开采,但真正能支撑高强度产业需求的依然只有极少数供应国。 一旦印度把持住中间流通渠道,不仅能抬高出口价格,还能顺势绑定欧美市场关系,这种模式已经反复被市场验证,短期来看印度确实能快速盈利。 对于我国乃至其他资源型国家来说,如果放任战略物资任由二级市场套利,长远看就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市场的短期收益远不如技术积累和产业链安全来得重要。 想遏制这种低买高卖的套利现象,归根结底还得靠产业链上游的技术进步、出口政策精准把握,以及国际市场规则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