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民航关于携带充电宝乘机的新规施行近两个月,这些带不上飞机的充电宝被如何处理了呢?8月20日,大皖新闻记者采访了解到,截至8月19日,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已累计拦截违规充电宝40776个。针对公众尤为关切的“收缴后去了哪里”的疑问,机场方面首度披露了专业、闭环的处置流程,所有自弃及逾期未取设备均由专业机构拆解销毁,全程记录可追溯,彻底阻断其流入二手市场通道。
旅客在安检口办理充电宝暂存
六成“自弃”暂存提供7天缓冲期
据合肥机场航站区管理部公共管理科副科长周华慧介绍,机场对违规充电宝有两种处置方式,自弃和暂存。两个月来拦截的违规充电宝中,旅客自弃的有26305个,占总量的64.5%;暂存的14471个中,超过7天免费保管期未取回的已全部按自弃处理。
新规重点查3C标识,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都不能带上飞机。“新规刚实施时,很多旅客没提前了解政策,6月28日第一天就有1100多个充电宝被自弃。”周华慧回忆,随着大家对规定越来越熟悉,情况逐渐好转,“现在每天自弃的基本稳定在280到300个。”
工作人员进行充电宝整理,提高旅客领取效率。
专业闭环销毁全程记录防回流
所有被判定为“自弃”的充电宝,其最终去向是拆解销毁。周华慧告诉记者,充电宝被规范转运至专门的企业进行销毁,全程可追溯,并严防回流到二手市场。
机场每周两次安排工作人员将充电宝统一打包,由专车(如货拉拉)转运至位于庐江的一家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经过资质审核属于专业环保的合作企业,由该公司进行专业拆解销毁。
周华慧表示,从机场交接至企业销毁,整个流程均有详细记录。销毁完成后,合作方会向机场提供销毁凭证,形成可追溯的完整闭环。针对公众担忧的违规充电宝进入二手市场回流销售问题,机场方面明确表示,与回收企业的合作协议中严格禁止该行为,一旦发现将依据合同追究责任。
机场公告
考虑公开信息以消除公众疑虑
机场拦截下的充电宝会不会被非法转售从而带来社会隐患?公众对充电宝最终去向的关注和担忧也得到了机场方面的重视。“我们非常理解旅客舍不得的心情。”周华慧坦言,一些旅客面对充电宝被拦截时会犯难——有的是刚买不久的新设备,有的是用了多年的老物件,都舍不得直接自弃,但不符合规定的充电宝肯定是严格按照要求来处理的。因此,公开处置流程细节,如合作企业信息、处理现场情况无疑是消除公众疑虑的有效方式。
合肥机场方面表示,将增大信息公开透明度,未来有望向社会公布更多细节,接受公众监督。新规落地,安全至上。
大皖新闻记者刘旸实习生吴一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