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长安文物知多少——唐代铜镜

西安网讯唐代是中国古代铜镜制造的鼎盛时期,唐代的铜镜不仅继承了汉魏时期的文化传统,而且吸收了波斯、印度等外来文化的优秀元素,让唐代铜镜的制作形成了兼收并蓄,融汇一体的艺术特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西安博物院,去感受一下唐代铜镜的魅力。

西安博物院馆藏文物唐代的千秋龙纹镜直径21厘米,重1.21千克,八出葵花形,圆钮。

西安博物院教育专员杨德迪:我们可以看到镜面上有一条飞龙,这条飞龙的身躯是做C形,绕镜钮盘曲。龙头部分结构清晰,它的龙身四爪等部位,刻画均十分明晰。同时在镜子的镜缘处,有花叶、流云、方胜三种纹饰,其中在方胜纹饰的方格内有千秋二字。

这也是千秋龙纹铜镜命名的来源。镜面上的“千”“秋”二字,寓意健康长寿。可以说云龙纹在盛唐时期是倍受皇室青睐的一种主题纹饰。唐玄宗将自己的生日称为“千秋节”,并在镜面上铸造这两个字,以表达对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西安博物院教育专员杨德迪:据史书记载这种千秋镜,无疑与唐玄宗的华诞之庆有关。

逢唐玄宗生日,人们都将铜镜作为礼品送人,祝福长寿,这一天被定名为“千秋金鉴节”。这一时期的铸镜业是唐代最精细的工艺,不仅继承了汉魏的文化传统,而且吸收了边疆民族的艺术成就,同时对外来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也兼收并蓄,融汇一体,使铜镜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西安博物院教育专员杨德迪:我们知道铜镜是古人用来照颜使用的工具,目前推测最早的铜镜应该是4000年前,在齐家文化中所出土的。那么铜镜在汉唐时期大量流行,当时的人们出于饰颜美容的,这样的需求去铸造铜镜。同时出于对美的追求,在铜镜的背面铸有各种各样的纹饰。

西安博物院另一件馆藏的金背瑞兽葡萄纹镜,直径为19.7厘米,厚1.3厘米,重量有1710克。它2002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马家沟。金背瑞兽葡萄纹镜是八瓣菱花的造型,镜背贴一金壳。中间凸起的钮部装饰着一对追尾式双兽。一周凸棱将壳面纹饰分为内外两区,内区有八只神兽与缠枝蔓草。蔓草在每个神兽周围都形成一个圆圈,神兽或走、或伏、或爬、或跃,像在缠枝上嬉戏。内区的缠枝蔓草蜿蜒进入外区,在八个菱瓣内盛开,花枝在各瓣间缠绕不断。每瓣当中有一个四叶花苞正对着菱花中央,两侧装饰着葡萄果实,果实下还有两鸟噙枝啄子。整个浮雕图案构图巧妙,层次分明,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各种奇禽异兽、祥花瑞草勾勒出了生机勃勃的繁盛景象。唐代堪称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黄金时代。铜镜造型更为多样,除传统圆形外,葵花形、菱花形等纷纷登场。纹饰题材广泛,花鸟、人物、神话故事等元素,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与浪漫情怀。也尽显了大唐盛世的雄浑气魄与开放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