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精神病人破防了。广东省湛江市中级人民法院:行凶时,并没有精神分裂症的症状,精神病不能成为杀人行凶的“免死金牌”。 信源:顶端新闻——患精神分裂症男子杀害邻居一家三口一审被判死刑 法院:其犯罪时对... 湛江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对叶德志故意杀人案作出终审判决,决定判处他死刑。 这项判决直接回应了社会上对精神疾病与恶性犯罪之间关系的热烈讨论,清晰地表明了法律维护生命尊严,绝不姑息暴力侵犯的坚定立场。 2025年3月27日晚,广东廉江东涌村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惨案。 被告叶德志,一个与被害家庭相距不远的同村邻居,因为臆想自己被他人释放毒气加害,并且猜疑汽车无法启动也与此有关,心中便生出了杀念。 他手持两把菜刀,骑着摩托车四处寻找臆想中的加害者,但没有找到。当叶德志来到被害人何先生的家门口时,他看见了何先生的家人,便立即下车,举起手中的刀子砍向他们。 叶德志在行凶前,曾骑摩托车在被害人家门口绕了几圈,随后直接冲进了屋里。当时,何先生的妻子刚刚给年幼的儿子洗完澡,家门没有关,一家人根本没有防备 凶手下手极其残忍,刀刀致命,甚至连年仅1岁11个月的幼童也不放过。尸检报告显示,幼子的颈部被锐器砍切,几乎完全离断。 何先生的妻子全身多处被锐器砍伤,最终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亡。他的岳母枕部遭受锐器重击,导致大出血身亡。这场悲剧中,只有何先生家中一个两个月大的幼子奇迹般活了下来。 案发时,何先生正在外地打工。当他接到电话却无法联系上家人时,心中充满了不安,匆匆赶回了家。然而,等待他的却是妻子、儿子和岳母全部遇害的噩耗。 叶德志行凶后逃离了现场,曾试图自杀但未能成功。最终,他在家中被赶到的民警抓获。被害人家属对凶手行凶前表现出的“正常”状态感到愤怒,他们坚决要求法院对凶手从严惩处。 案件审理过程中,叶德志被鉴定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并且在作案时被评定为具有“限定刑事责任能力”。这意味着他的辨认能力有所削弱,但并未完全丧失。 然而,湛江中院在判决中明确指出,叶德志在实施犯罪时,对他行为的违法性以及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有清晰的认识。 法院强调,他的犯罪手段极其凶残,情节非常恶劣,造成的后果特别严重,属于“罪行极其严重”的情形。 因此,法院决定不因其具有限定刑事责任能力而从轻处罚。 此案的判决,打破了社会上“精神病免责”的错误认知,坚决捍卫了受害者的生命尊严,并向全社会传递了“老幼妇孺不可欺”的强烈信号。有力回应了公众对公平正义的强烈期待。 一直以来,精神病犯罪的法律认定,是基于对行为人责任能力的精准判断。 这不仅旨在避免对无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进行刑罚,更体现了法律的人性化考量。然而,这一条款在实践中却被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成为他们逃避法律制裁的“护身符”。 2023年广州街头妻子遇害案中,凶手赵留超在作案后声称自己有精神病,试图以此逃避法律的制裁。但警方的鉴定结果显示,他并无精神病。 类似的还有福建吴某伪造精神病鉴定被识破,最终被判处死刑的案例。这些案例表明,一些不法分子企图通过伪装精神病来逃避法律的制裁。 面对这一问题,法律的完善与执行显得尤为重要。 司法精神病鉴定程序必须严格规范。鉴定机构需具备法定资质,鉴定过程应公开透明,确保鉴定结果的科学性与公正性。 对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法院在量刑时应拥有更大的裁量空间。在一些极端案例中,即使行为人被鉴定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但其犯罪行为的残忍性与危害性不容忽视。 精神病犯罪的法律认定是一个复杂的法律问题,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精神状态、行为动机和危害后果。 虽然法律已经对精神病犯罪的责任能力进行了明确划分,但在实践中仍需进一步完善司法鉴定程序和量刑标准,以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社会的安全。 无论如何,广东湛江这次判决具有重要意义。它破除了鉴定迷信,体现了司法追求“实质正义”的原则。 这不仅是对犯罪者的严厉惩处,更是法律对生命价值的最终守护。只有让法律的公正运行深入人心,才能让社会在安全感中拥抱美好生活。 以后精神病再也不会是逃避处罚的借口!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