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2008年,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李永乐毕业后在北京求职的时候,却是屡屡碰壁,外企

2008年,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李永乐毕业后在北京求职的时候,却是屡屡碰壁,外企不要他,世界500强也不要他,万般无奈之下应聘人大附中的物理老师,结果校长问他,给你4000元工资,你愿意吗?没想到李永乐说出的一句话,让校长记了一辈子。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8年的北京,正值夏季的闷热与焦躁,街头人来人往,楼宇间的招聘广告让无数年轻人怀揣着希望与焦虑穿梭其中。 李永乐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本科则是北京大学物理系出身,在旁人眼里,他的履历无比耀眼,几乎可以说是“金光闪闪”,可就是这样一位学业与能力都出类拔萃的青年,却在求职的道路上屡屡碰壁。 那时正赶上全球金融危机,很多企业收缩规模,招聘岗位大幅减少,李永乐先是把简历投向几家外企,索尼、惠普、摩托罗拉这些当时还算风光的跨国公司,他都一一尝试,简历往往能顺利通过,但面试的结果却总是不如人意。 面试官觉得他学历太高,不易长期稳定,有人认为他缺乏所谓的职场圆滑,回答问题时过于直接,还有人担心他不适应外企的高强度加班,李永乐常常怀着希望走进写字楼,出来时却带着落寞与无奈,每一次拒绝都让他更清楚地意识到,他和职场之间似乎隔着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连续的挫败让他陷入了反思,他逐渐意识到,自己并不喜欢一味追求物质条件的工作,更希望能在平稳的生活节奏中继续思考和学习,可在那样一个人人拼命谋生的年代,这样的想法显得格格不入,他甚至一度怀疑,是否是自己的理想主义让前途变得如此艰难。 在街头行走时,他的目光停在海淀黄庄附近的一张招聘启事上,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招聘公告,上面写着需要招聘物理教师,他站在原地看了很久,心中闪过一个念头。 自己从小喜欢模仿老师讲课,大学时期也最享受和同学们探讨问题、讲解难题的过程,如果能够把这份兴趣延续为职业,或许也是一条值得尝试的路。 他带着试试看的心态投递了简历,并顺利进入面试环节,校方看到他的学历,既惊讶又疑虑,一个拥有北大和清华双重学位的高材生,为何会选择中学教学?面试过程中,有人直言不讳地提醒他,教师的工资并不高,月薪只有四千元左右,生活压力不小。 如果他坚持不下去,很可能很快离开,李永乐却并没有退缩,他只平静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钱够用就行,他只是想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把自己掌握的知识耐心地教给孩子们,这句话让面试的校长印象深刻,甚至记了一辈子,最终他顺利留在了人大附中。 进入学校后的生活远比外界想象的艰辛,每天备课到深夜,常常为了一个恰当的例子翻阅十几本参考书,课堂上他努力将枯燥的物理知识变得鲜活有趣。 讲解压强时,他会结合地铁关门时的气流现象,讲述热传导时,他用煮熟的鸡蛋作为演示工具,谈到浮力时,他带学生亲手做实验,让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渐渐地,那些曾经昏昏欲睡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学生们在笑声中理解了难题,记忆也更加牢固。 教学成果很快显现出来,有学生的成绩从四十多分跃升至八十多分,还有不少孩子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甚至进入清华、北大等一流学府,更令他欣慰的是,许多原本对物理毫无兴趣的学生逐渐开始主动思考,课堂上积极举手提问,他觉得这才是教育真正的价值所在。 2016年,他尝试录制教学视频,没有专业设备,他就用一部普通手机,没有团队,他就独自完成准备和讲解,视频上传网络的那一刻,他心里忐忑不安,担心无人问津。 出乎意料的是,播放量迅速上升,评论区里充满了学生和家长的感谢,有孩子留言说,终于搞懂困扰多年的问题,有家长说,孩子看了视频后主动学习,最让他难忘的是一名来自西部山区的学生写道,他们学校没有物理老师,全靠他的视频学习,最后顺利考上了大学。 多年过去,当初被企业拒之门外的清华硕士,用另一种方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他没有成为外企里忙碌的职员,而是用一支粉笔、一个黑板,把知识传递给无数学生。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中国国情——手握北大清华毕业证的李永乐去应聘物理老师,校长:我们只有4000元工资!他的回答却让校长自愧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