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抗战中,八路军刘转连团长带队突围,刚出村口,顿时惊得目瞪口呆,山上一大队日军正集

抗战中,八路军刘转连团长带队突围,刚出村口,顿时惊得目瞪口呆,山上一大队日军正集结。刘转连想要联系支援,发现电台坏了,派人步行送信,又杳无音信,眼看就要坚持不住! 1939年5月,山西五台山区的一个清晨,717团团长刘转连万万没想到,一次普通的转移竟演变成生死攸关的遭遇战。电台失灵,援兵未到,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这位湖南茶陵走出的红军老将如何化险为夷? 刘转连,茶陵县腰陂镇石陂村人,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从一个贫苦农家子弟成长为八路军团长,这条路走得并不容易。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刘转连担任717团首任团长,带着这支由红六军团改编而来的队伍,在晋西北的崇山峻岭中与日军周旋。 1939年春天,717团在山西五台县一带连续作战,虽然屡次重创日军,但自身损失也不小。于是,717团便被安排到五台县的豆村进行休整,补充弹药物资,加紧训练,准备再和日军作战。 然而好景不长,此消息却不胫而走,日军早就想要找机会一举歼灭717团,当即派出五千余人,分成四路,向豆村扑去。日军的这次行动极其隐秘,趁着夜色掩护悄然合围。717团初来乍到,对豆村的地形还不是很熟悉,和当地老乡的相处的虽然不错,但是日军对此处也多有渗透,这就导致了717团没能及时的收到日军进攻的情报,变得非常被动。 当侦察员发现异样时,日军的包围圈已经在收紧。刘转连当机立断,立即组织部队突围。经过一夜的激战,717团成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但代价惨重,许多战友长眠在了豆村的土地上。 突围后的717团人困马乏,急需找个安全的地方休整。刘转连带着残部在山区艰难跋涉,战士们虽然疲惫不堪,鞋子都磨破了,但精神依然昂扬。经过一天的行军,部队来到了繁峙县的细腰漳村。 刘转连仔细观察了周围地形,发现四周并没有日军踪迹,决定在山北面宿营。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日军的一个大队恰好在山南面过夜,双方只隔着一道山梁,竟然浑然不觉。一整夜,大山静悄悄的,谁也没发现对方的存在。 拂晓时分,按照刘转连的安排,2营和3营先行出发。没想到,当刘转连带着团部和警卫连准备离开时,眼前的景象让他目瞪口呆:山梁上黑压压一片,一大队日军正在集结! 敌我双方突然遭遇,打的就是反应速度。刘转连立即派人追赶已经出发的2营和3营,自己则带着警卫连迅速冲上左边的山头,抢占制高点。战斗瞬间打响,717团虽然人数处于劣势,但凭借地形优势给敌人造成重大杀伤。 原来这股日军也是在转移途中,从大营镇出发后遭到了359旅骑兵大队的攻击,被赶到台怀后发现包围行动已经结束,其他日军都撤走了,这个大队孤军深入,只好改走山间小路返回驻地,没想到和717团撞了个正着。 战斗越打越激烈,日军装备精良,人数又多,阵地上的战士们被敌人的炮火压得抬不起头。刘转连急需联系旅部请求支援,但关键时刻电台竟然坏了,完全联系不上。没办法,他只好写了封紧急求援信,交给通信排排长黄念怀,让他立即步行送到旅部。 黄念怀接到命令后,把信藏好,摸着小道下了山。正巧这时有一匹受惊的日军战马驮着残缺的迫击炮跑过来,黄念怀立即拉住马匹,卸下炮筒,翻身上马向神堂堡方向疾驰而去。 此时2营和3营听到枪声,迅速赶回支援,暂时稳住了阵地。但形势依然严峻,日军知道退路被断,开始疯狂突围。战斗从早上一直持续到下午,弹药消耗巨大。刘转连焦急地等待着黄念怀的归来,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既没有旅部的回音,黄念怀也杳无音信。 正当部队眼看要坚持不住的时候,黄念怀终于策马归来。他满身大汗,马匹也累得浑身湿透。黄念怀跳下马,气喘吁吁地把旅部的回信交给刘转连。信中传来好消息:旅部已经调动718团从敌人后路包抄,要717团继续坚持,堵住敌人退路。 得到这个消息后,全团士气大振。当天夜里,正当日军再次发起冲锋时,队伍后方突然枪声大作,718团从侧后方包抄上来了。刘转连见状,立即率领战士们从正面发起反击。 在两面夹击下,被围日军全部被歼。打扫战场时,战士们高兴极了,这次战斗缴获颇大,光步兵炮就有5门,轻重机枪22挺,步枪300多支,战马200余匹。刘转连看着这些战利品,高兴地说:“敌人这是给咱们旅装备了一个炮兵营呀!”谁也没想到,一次突围竟然打成了歼灭战。 这场细腰漳村遭遇战,充分展现了刘转连出色的指挥才能和717团官兵的顽强战斗精神。在兵力悬殊、通讯中断的情况下,他们依然坚持到援军到达,不仅化险为夷,还取得了辉煌胜利。 细腰漳村那场惊心动魄的遭遇战,见证了八路军将士的英勇无畏。刘转连从茶陵农家子弟成长为开国中将,这样的传奇经历你听过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了解的抗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