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八路军16团团长常仲连带兵进攻袁庄,突然遇到一个伪军盘查,常仲连急中生智:“我是司令部的,来查看!”他正要走,另一伪军觉得不对:“那人口音不对呀!是八路上来了!”话音未落,“啪”的一声枪响,常仲连的腹部被打中!听到枪声,底下的战士们,不知道是团长出事了,还是已经暴露,攻击部队立即进攻,猛地冲上城墙。 1943年8月的一个深夜,冀鲁豫根据地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攻坚战。16团团长常仲连原本计划偷袭成功,却在关键时刻被识破身份。一声枪响改变了战斗进程,这位机智的八路军指挥官用自己的鲜血,为部队吹响了总攻的号角。 1943年夏天,冀鲁豫根据地在杨得志等人的努力下连打胜仗,士气正旺。这时冀鲁豫军区第四分区司令员赵承金决定拿下袁庄这个硬骨头。袁庄可不是好啃的,伪第27军杜淑的残部在这里集中了2300多人,围墙三米多高,外面还有护城河,就像个小堡垒。 常仲连这个人,1914年出生在河南孟县,4岁丧父9岁丧母,13岁就出去打工。1935年投奔红军后,一路从班长干到团长,特别擅长智取。赵承金把攻打袁庄南门的任务交给了他的16团,这也算是对他能力的认可。 8月18日晚上,各部队按计划进入攻击位置。19日凌晨2点,常仲连分兵两路,自己带着精干人员摸向袁庄。护城河的水齐胸深,八月的夜晚虽然不算太冷,但趟过去还是挺受罪的。常仲连第一个下水,带头架梯子爬围墙。 上了围墙,常仲连轻手轻脚地往前摸。走了几十步,碰到个伪军哨兵在那儿巡逻。哨兵懒洋洋地问了句”干什么的”,常仲连脑子转得快,马上装出当官的派头:“我是司令部的,来检查你们防备情况。” 这招还真管用,哨兵立马老实了,把这一段的兵力火力情况都说了。常仲连一边套话一边观察,发现不远处有几个伪军在注意这边的动静,知道不能久留。他大声说了句”你们守好这段,我去别处看看”,就准备撤退。 这时候八路军战士已经陆续上了围墙,动静大了点。远处一个伪军觉得不对劲:“刚才那人口音不对,是八路军上来了!”话音刚落,“啪”的一枪,常仲连腹部中弹,鲜血立刻涌了出来。 枪声就像信号弹,战士们知道暴露了,立马发起攻击。常仲连虽然受伤,但还是咬着牙指挥战斗,两个战士把他背下城墙送到后方。16团剩下的人火力全开,迅速占领围墙要点,向庄内冲杀。 21团那边也没闲着,用木梯搭便桥过河,挖墙洞装炸药。“轰”的一声巨响,围墙炸开个大缺口,21团战士冲进去和16团会合。骑兵团在东西门佯攻,装出要强攻的样子,枪声喊杀声四起。 袁庄内外打成一锅粥,伪军被打懵了,纷纷退到师部和旅部的大楼里负隅顽抗。大范庄的杜淑听到枪声,急忙带兵增援,但八路军早有准备,打援部队把增援的伪军打退了7次。 战斗从凌晨2点打到下午3点,整整13个小时。1943年是八路军作战比较激烈的一年,很多指挥员都在战斗中牺牲,但常仲连算是比较幸运的。他虽然腹部中弹,但在战友们的救治下慢慢恢复了。 袁庄里的伪军撑不住了,大部分投降。伪第46师师长李旭东虽然枪毙了几个准备投降的手下,但还是稳不住军心。八路军用迫击炮和炸药把楼墙炸开几个洞,守楼的伪军举手投降。李旭东见势不妙,趁乱越墙逃跑了。 这一仗,八路军歼灭伪军2200多人,常仲连用自己的机智和勇敢,为袁庄战斗的胜利立了头功。虽然开头被识破身份负了伤,但他的应变能力和指挥才能,确实体现了八路军指挥员的素质。这次胜利进一步巩固了冀鲁豫根据地,也证明了八路军有能力攻克坚固据点。 常仲连康复后继续在抗日战场上发挥作用,他后来多次运用灵活战术给日伪军重创,在楼集据点攻坚战中又创造了火攻的经典战例。袁庄这一仗,不仅是他军事生涯的重要胜利,也成了冀鲁豫根据地军民抗日斗争的光辉典型。 一个意外的身份暴露,一声突如其来的枪响,却成就了一场经典的攻坚战。常仲连团长的机智应变和八路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在袁庄城下书写了一段抗日传奇。你觉得在那个年代,像常仲连这样的指挥员,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