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未央区:区域布局14 条轨道交通线路 合理调控居住用地规模

根据近期发布的未央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未央区规划布局14条轨道交通线路。

未央区:西安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部开放门户、先进制造业产业高地、大遗址保护与发展示范区。

到2035年,总规划人口188万人,均为城镇人口,城镇化率100%,其中汉长安城遗址区保留人口3.63万人,城镇集中建设区人口184.37万人。

功能结构

充分衔接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立足未央区实际,形成“单核引领、一轴联动、多区带动”的空间格局。

单核引领:是指行政中心核;

一轴联动:是指古都文化发展轴;

多区带动:是指包括未央湖科创芯片区、徐家湾智慧芯片区、汉长安城文化芯片区、六村堡工业芯片区、未央路综合服务片区、行政中心综合服务园、高铁新城综合服务园、草滩产业发展园、浐灞生态宜居片区、浐灞商贸服务片区。以片区发展为引领,坚持高端化、集约化、集群化发展,打造多样化经济承载空间。

轨道交通

未央区规划布局14条轨道交通线路,分别为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7号线、8号线、10号线、11号线、12号线、14号线、19号线、20号线、24号线,加强轨道交通站点及车辆段与周边土地一体化规划与设计,推动土地集约利用。

这14条线路中,除了已经运营的8条线路以外,还有7号线、11号线、12号线、19号线、20号线、24号线待规划审批。

住房保障方面,未央区合理调控居住用地规模,加强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构建“商品房、政策性住房、安置房”三类住房,其中政策性住房包括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房,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

规划采取新建、改建、改造、租赁补贴和将政府闲置住房用作保障性租赁住房等多种方式增加供给,优先安排规模较大、需求较为集中的项目;积极探索建立政策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房+人才公寓体系。

教育设施布局规划方面,调整中小学布局,增加用地规模,优化教育设施结构,实现全学龄阶段教育全覆盖。规划至2035年,规划完全小学覆盖率不低于70%,初级中学覆盖率不低于80%。全区规划职教中心6所,规划特教学校1所。

文化设施布局,规划保留现状长安书院、西安市档案馆、西安市青少年活动中心3处省市级文化设施,未央区文化馆等6处区级文化设施,规划新增17处文化设施,包括1处市级文化设施为西安市工人文化宫、16处区级文化设施。社区级设施在下位详细规划中予以落实。

城市更新方面,引导低效用地再开发,遵循未央区统筹、综合评估、重点突破、因地制宜、分类定策、保障设施的原则,结合体检评估、地籍调查、建筑质量调查等成果识别低效用地;依据区域主导功能、发展潜力等因素,保护优先、少拆多改,针对不同类型的低效用地提出保护传承、整治改善、改造提升和微改造等不同的再开发方式;加强针对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土地储备整备,鼓励原土地使用权人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

推进存量空间盘活。推进徐家湾片区、未央湖片区等片区城市更新。

加快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推进环城绿带和绿楔地区现状用地腾退,开展街道环境整治。

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探索与特大城市核心区现代化治理相契合的存量空间盘活模式,在红旗铁路线区域、西航产业片区、团结片区、未央大学城片区等重点区域,根据区域主导功能与发展定位,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及自然环境特征前提下,优化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政策,分区分类提出实施保障措施,推进城市高水平治理。

[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