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69年11月,48架以色列战斗机偷袭埃及,居然被当场击落了46架,原来埃及用

1969年11月,48架以色列战斗机偷袭埃及,居然被当场击落了46架,原来埃及用上了苏联的最新雷达,以色列人就用直升机偷了一台7吨重的苏联雷达回来。   1969年11月的一个晚上,以色列空军出动整整48架战斗机,准备搞一波“夜袭”老套路,目标直指埃及西奈半岛的军事设施。   但他们没想到,这一次不是他们偷袭别人,而是自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结果让人瞠目结舌:46架战斗机被当场击落,只剩下两架逃回基地。   这场突袭,直接变成了空军史上最惨烈的失败之一。事情的转折点,不是在飞行员的操作,也不在飞机性能,而是埃及悄悄换了家伙。   这一次,他们用了苏联提供的P-12雷达。这套雷达设备能在280公里外锁定低空目标,精度高得离谱。   更要命的是,以色列原本依赖的电子干扰设备,对这种新型号完全无效。换句话说,以军的整套战术体系,瞬间被打了回原形。   雷达牛就算了,埃及人还学会了伪装。他们把真雷达站藏在红海边的沙漠深处,外面用帐篷伪装成牧民营地,搞得跟放羊似的。反倒在前线布了几个假雷达站,专门等以色列来“上钩”。   结果就是,以军战机被引导着飞进了防空导弹的射程,萨姆-2导弹接连升空,几分钟就把天上的飞机打得七零八落。   以色列国内震动不小。总理果尔达·梅厄震怒,立刻要求军方给出一个“能挽回面子”的办法。   常规空袭行不通,情报部门提出了一个大胆计划——既然打不过这套雷达,那就干脆偷一台回来看看到底是什么技术。   行动马上启动。1969年12月底,以色列总参谋部批准了代号为“雄鸡行动”的秘密任务。   这不是普通的突袭,而是一场跨国“技术回收战”。任务的核心目标,就是把那台7吨重的P-12雷达整体运回以色列。   这场行动像是电影剧本,但它确实真实发生。12月23日,侦查人员从一张航拍照片中发现了雷达站的阴影。   三天后,三架“超黄蜂”运输直升机和两架CH-53“超级种马”,载着50名空降兵和10名技术专家,悄悄从以色列起飞,低空飞行进入埃及。   为了掩人耳目,以色列空军还故意在苏伊士运河沿线发动佯攻,吸引埃及防空火力。与此同时,突击队趁夜摸进拉斯加里卜地区,仅用3分钟就解决了驻守的9名埃军士兵。   紧接着,技术人员开始拆解雷达,把4.1吨的主体和2.5吨的附属设备分装好。   由于雷达太重,一架直升机的液压系统当场损坏,不得不紧急更换,靠另一架接力吊走,整个行动前后耗时28分钟。   更神的是,这场看似天方夜谭的行动,以色列零伤亡,不仅带回了雷达和操作手册,还顺带抓了4名埃军俘虏。   雷达一到,以色列立刻联手美国技术团队进行拆解分析,重点破解雷达的频率参数和导引逻辑。短短三年内,以军就研发出针对P-12的专用干扰设备。   到了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原本引以为傲的P-12雷达几乎彻底被“哑火”,以色列重新拿回了制空优势。   这起事件在国际范围内引发连锁反应。苏联方面震怒,勃列日涅夫直接暂停了对阿拉伯国家的尖端武器出口。埃及总统纳赛尔紧急访苏求援,但被冷处理。防空系统失去技术更新,整个中东的阿拉伯联盟军力受到重创。   以色列偷雷达,不只是为了打仗,更是为了掌握情报主导权。从此以后,中东战场真正进入了“雷达对抗雷达”的时代。   苏联也被迫加快了新雷达的研发,几年后推出了P-18,被南联盟在1999年用来击落了美军F-117隐身战机。   如今,这台被偷回来的P-12雷达依然陈列在以色列空军博物馆里,成了特种作战的经典教材。   各国军校至今还在研究这次行动的战术细节,包括航拍判读、低空突防、直升机吊运等环节,几乎成了现代电子战的起点。   这场行动之所以被反复提起,不只是因为它大胆,更因为它彻底改变了中东的军事格局。   从那以后,谁掌握技术,谁就能主导战场。雷达、干扰、反干扰,成了战争中看不见的较量。   根据以色列国防军档案、美军中情局解密文件以及苏联退役将领回忆录显示,这起行动的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   2023年以后,俄方公开的资料再次证实了P-12雷达的损失对苏联军工体系带来的巨大震动。   信息来源: 《命悬一线的夜空刺杀 ——以色列空军“雄鸡行动”纪实》——航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