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等固定班次,无需记复杂路线,拿起手机下单,公交车就会像打的车一样“随叫随到”。昨天,总台央视《新闻直播间》播出《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浙江湖州:动态公交似“打车”个性定制不断升级》,点赞湖州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一起来看详细报道↓
在湖州,乘坐公交车可以像“打车”一样简单。这种即时下单、动态派车的模式,是湖州去年5月份推出的动态公交服务。利用已经建成的公交站点,将服务范围覆盖到住宅区、学校、体育场馆等热门区域,基本上乘客5分钟左右就可步行抵达站点。今年新开通的动态公交线路,还灵活延伸到湖州市中医院内部、湖州奥体中心内部的各大场馆等区域。
在湖州市交通运输局调度中心,大屏幕上的数据实时显示着公交车辆的位置、订单热力图和路况信息,并根据天气、活动等因素动态调整运力。数据显示,这项服务自去年5月上线以来,已累计完成9万余次的接单,服务乘客超过10万人次。
此外,依托定制化运营体系,湖州围绕校、医、旅、政、企、民六大场景,推出政企通勤、校园专线等多样化服务。截至2025年6月底,总计服务人次突破480万。
作为城市交通的“流动血脉”
湖州公交历经50年发展
从最初的2辆柴油车起步
逐步成长为
覆盖全域、绿色智能的
公共交通体系
车辆升级
从“黑烟车”到“绿精灵”的华丽蜕变
1973年,湖州第一条公交线路(东门至三天门火车站)开通,仅靠2辆柴油车运营。当时车辆技术落后,夏季车厢闷热如“蒸笼”,方向盘烫至无法直接触碰;冬季铁制扶手冻如冰棱,驾驶员与乘客均饱受煎熬,且车辆噪音大、排气管黑烟弥漫,环境与乘坐体验极差。1977年吴兴公共汽车队成立后,运营车辆增至4辆,全年运送旅客41.68万人次,仍以老式柴油车为主。
经过不断的结构改革升级,截至目前,市本级公交数量增至1038辆,全部为新能源公交车,彻底淘汰“黑烟车”;2019年,湖州成为全省首个全域公交“纯电动化、一票制、移动支付”全覆盖的城市,车辆运行安静无噪音,空调系统保障四季舒适,年减少碳排放显著。
支付与服务升级
从“撕票喊站”到“一码通行”的便利革新
早年公交服务依赖人工,乘务员需在车厢内手工售票、扯嗓报站,“到三天门!”的吆喝声是时代印记。因无自动报站设备,乘客常因不认路坐过站;且需携带零钱乘车,忘带零钱或找零困难成为高频难题,服务效率与便捷性受限。
随着技术进步,服务体系实现跨越式升级。湖州逐步推行无人售票,淘汰纸质车票,引入刷卡、扫码支付,解决“找零难”问题;2023年春节“电子公交卡”上线,目前已支持在线充值、家人代充等功能,无需再跑窗口排队;“掌上公交”等APP实时显示车辆位置、到站时间,市民可精准规划候车,告别盲目等待。
从“人工撕票、嗓门报站”到“一码通行、智能调度”,服务模式的革新让公交出行更高效、更贴心,切实解决了市民“出行烦”问题。
线路与运营升级
从“一条线跑到底”到“按需随时走”的智能发展
1973年湖州公交仅有1条线路,1990年增至10条,均为固定线路、固定班次,存在“车走固定线、人等固定点”的局限。早年节假日,东门口等核心站台常出现上百人挤车的场景,乘客需“凭力气上车”,线路覆盖不足、调度僵化问题突出。
如今,公交线路与运营模式已实现全方位突破,打造常规线路188条,建成首末站等公交场站43处,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城乡公交一体化率97%。
车轮滚滚50年
藏着无数人的青春记忆
也见证着城市的变迁和发展
未来,湖州公交将为更多人
带来高效、绿色、舒适的体验
让“城市出行更美好”
从理念变为生动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