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覆盖走访730余万户小微经营主体的基础上,我省将全部民营企业纳入走访范围,将成立3个月以上的新注册小微经营主体渐次补充纳入走访清单;同时,督促银行优选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员,实行“311”融资工作法,对推荐清单内经营主体做到“3日内对接、1周内尽调、1月内作出授信决定”。
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是经济韧性的重要支撑、活力的具体承载。
小微企业的发展繁荣,离不开普惠金融广洒“活水”。然而小微企业自身规模比较小,在资金需求上往往呈现短、小、频、急的特征,再加上银企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在短时间内缓解资金短缺问题。
助力每一笔“小生意”,方能成就经济发展“大未来”。如何让分布广、数量多的小微企业充分获得金融甘霖,激发企业市场活力?安徽金融机构正在探索一条“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的新路径。
“不让企业困在贷款审批流程里。”宿州市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专班相关负责同志的这番话,也道出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目标与追求。
首次尝试“容缺受理”
“装修厂房、购买新设备,花了不少钱。但没有药品许可证就不能开展业务,这也意味着没有营收,当时流动资金紧张得很。”8月15日,安徽致康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纵华北提起企业此前遇到的资金难题,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在纵华北无奈之时,金融服务主动上了门。工商银行宿州分行在走访中,发现企业有融资需求,但遭遇了同样的难题——没有药品许可证,无法授信贷款。
银企之间遇到了“拦路沟”,如何畅通“融资路”?一项机制搭起互通桥梁。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困难和挑战,总体上是在改革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是局部的而不是整体的,是暂时的而不是长期的,是能够克服的而不是无解的。安徽金融监管局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作用,为企业和银行搭建高效对接的桥梁。”安徽金融监管局一级巡视员施其武表示。
据悉,安徽金融监管局联合省发展改革委出台专项政策,压实区县专班融资需求摸排责任,在全覆盖走访730余万户小微经营主体的基础上,将全部民营企业纳入走访范围,将成立3个月以上的新注册小微经营主体渐次补充纳入走访清单;同时,督促银行优选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员,实行“311”融资工作法,对推荐清单内经营主体做到“3日内对接、1周内尽调、1月内作出授信决定”。针对营业执照异常、许可证办理滞后等十余类常见融资问题,明确了修复参考路径,定期共享修复案例,推动区县专班集成资源、高效修复,切实提升融资可得性。
纵华北遭遇的融资难题,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助力下,迎来了转机。
“不让企业困在贷款审批流程里。”宿州市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说,他们积极协调宿州市经开区市场监管分局,“企业的检验报告已经公示,能不能开通绿色通道?”
与此同时,工商银行宿州分行的客户经理陈淑豹在系统里反复研究授信政策,“既然许可证正在办理,是不是可以尝试用政府部门的受理回执作为授信依据?”
最终,在工作专班的信息共享机制下,银行首次尝试“容缺受理”,凭借经开区出具的《许可证办理进度证明》,结合担保公司的增信措施,300万元贷款在许可证落地当天精准到账。
“这笔贷款真的是‘及时雨’,不仅保障了企业在生产起步期、营收较少的情况下保持正常运转,也支持了我们持续加强研发投入,自主生产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加强。目前企业正在由C级药品许可资质向B级药品许可资质稳步迈进。”纵华北说。
越来越多的小微经营主体在机制的作用下,与金融机构快速“牵手”。
安徽金融监管局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全省推荐清单内经营主体获得授信率达98%,累计发放贷款7417亿元、52万户次。
“建立续贷主动沟通机制”
“一键提交申请信息后,500万元贷款当天就续上了。”前不久,安徽尚云幕墙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水胜在徽商银行芜湖分行办理了无还本续贷业务,“贷款到期前一个月,接到了客户经理告知新政策的电话。”
陈水胜口中的“新政策”,是指优化后的无还本续贷政策,去年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同步推出,将服务对象由此前的部分小微企业扩展至所有小微企业,明确贷款到期后有真实融资需求且临时存在资金困难的小微企业,符合条件的均可申请续贷支持。
“切切实实给我们减了负,而且徽商银行采用的是线上申请模式,我们都不需要到银行去,手机上一键就可以申请,极大简化业务流程。”陈水胜说,今年初,企业生产原料铝板受市场因素影响,价格不断上涨,同时应收账款回款期延长,造成流动资金周转紧张,“贷款资金到期后如果不能及时续上,可能导致征信异常、合作伙伴信任度降低等一系列负面影响,对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无还本续贷业务扩围增量,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资金周转压力,降低了企业转贷成本。
“我们在全省银行业建立续贷主动沟通机制,要求银行至少提前1个月主动与企业沟通续贷事宜,稳定企业融资预期。截至7月末,全省中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余额3672亿元,同比增长41%。”安徽金融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同时,针对“短贷长用”问题,安徽大力推广中期流动资金贷款,适应不同企业需求特点,采取“一借三年、每年一审”“一授三年、续贷接力”“三年之内、随借随还”等方式,更好匹配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周期。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占全部流动资金贷款比重从2021年末的不足20%升至今年7月末的41%。
安徽富尔真空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便受益于此。
“订单不少,但回款总慢半拍,手里的流动资金像卡壳的齿轮,转得磕磕绊绊。”该公司董事长王新志坦言,此前办理的是期限1年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就像绑定了固定的“时间表”,用款还款不灵活,“今年4月份,建设银行滁州分行了解到我们的资金需求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别需要一款期限较长、随借随还的信贷产品后,推荐了‘厂房快贷’产品。这款产品用款期限可达3年,还款方式随借随还,与企业需求高度契合。”
更让王新志惊喜的是,3年期、350万元的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仅3.15%。“而且现在银行根据安徽金融监管局要求,会协助企业填写融资成本明白纸,为我们全面解读综合融资成本,让企业明明白白贷款。”
既要千方百计加大企业融资支持,还要帮助企业节约成本。
今年以来,安徽开展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透明化工作,并且指导银行机构在利率定价中充分体现货币政策、利息免税等红利,全省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低至3.62%,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连续44个月下降。
真正关注企业“成长基因”
年初,在舒城县杭埠工业园区,总投资1.2亿元的智能锁具产业园项目已开工,但500万元工程款还没有着落。
“我们公司今年2月份才成立,厂房建设资金缺口被困在‘首贷难’的门槛前——按照传统授信政策,成立不满一年的企业在银行几乎拿不到信用贷款。”安徽省徽奥五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玉梅说。
从未贷过款,如何解决500万元资金需求?
“不能让优质项目输在起跑线上!”舒城县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专班启动“一企一策”服务,协调舒城农商行组建专项服务团队走进企业。
首贷户无征信记录,相当于在白纸上给企业画像,如何把控风险?“研发团队实力强大,订单储备覆盖全国前十的门业品牌,地方政府还为园区配套了三条主干道。”舒城农商行信贷管理部负责人唐金权向记者介绍,“我们不能只看企业成立年限,要真正关注企业的‘成长基因’。”
通过实地上门走访调查,舒城农商行为安徽省徽奥五金有限公司创新推出“建设期信用贷+投产后抵押贷”阶梯方案,即针对缺乏有效抵押物的初创企业,先通过信用贷款方式满足资金需求,待项目建设完成并形成有效资产后,再转换为抵押贷款模式。
“仅3个工作日就完成授信,500万元信用贷款在公司成立仅1个月之后,就到账了。”8月15日,王玉梅在电话中笑着说,“如今项目地基已完工,预计提前45天投产,正好可以赶上今年的销售旺季,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将突破1.5亿元。”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全省银行机构针对初创小微企业抵押担保弱等特征,有效运用各类涉企信用数据,合理拓宽抵质押物范围,纷纷推出适配初创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比如,徽商银行推出“首户e贷”、华夏银行合肥分行推出“青创贷”、九华农商行推出“新企注册贷”等。目前,全省适配初创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数量已达100余款。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贵慢”问题,更多举措正在江淮大地展开:安徽金融监管局会同省发展改革委建强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支持银行与平台共建信用信息归集加工联合实验室,破解初创小微企业可用信息不足难题,为银行信用贷款审批提供数据支撑,依托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大力推动首贷拓面。
截至7月末,安徽普惠型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同比增长29%,近三年新增小微企业首贷户超10万户。(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