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香港厨师芸姐姐的姐弟情 昨天下午,大家再次要求六姑父给做几道菜,我用了两个小时,做了一桌子菜。 有的说了,大米饭有啥难的?那是你孤陋寡闻,没见过世面。我焖的大米饭,曾经被誉为哈尔滨第一米。 这家中华料理店,规模大到什么程度?后厨厨师30多人,烧菜的时候一字排开,有日本人厨师,大部分是华人厨师,有在日华人厨师,有香港厨师。后厨厨师打杂上百人,洗场洗碗是我们六个大陆来的留学生。这里有小玉,我的老粉都知道。 我除了洗碗还负责伺候香港女厨师芸姐,她主要负责粤菜,其中她每天要做几十道红烧肉,她做的红烧肉具有港风红烧肉风味。从切肉开始她也是亲力亲为,红烧肉尺寸形状要求非常苛刻。她是世袭厨艺,她父亲祖父都是香港厨师。 迄今为止,我一直不明白她一个瘦小的女人,怎么学上了厨艺?芸姐那年42岁,我28岁。当年在我的眼睛里42岁女人,年龄太大了,今天50岁的女人在我眼睛里都是年轻女人。自己在什么年龄段,对女人的年轻年老有不同的认知。 我当年主要负责给芸姐刷双耳锅,因为她烧菜的频率太快了,饭店有两个饭口,一个是中午,一个是晚上,晚上从下午5.30分开始,一直到晚上8.30分都忙的跟打仗一样。芸姐忙的时候看不到她的前脸,她着厨装戴厨师帽,腰段很细,她的烧菜的背影很美丽。 说是她结过一次婚,没有小孩,离婚了。她很少谈她的家事,只是问我喜欢烧菜不?我那个时候对烧菜不感兴趣,不想让她扫兴,就说喜欢。她说,你要是不喜欢就不要碰这一行了,烟熏火燎很辛苦的。 后来她说我就教你一道菜吧,你学会了,今后回你们那边饿不死你。就是红烧肉。 我开始叫她芸姐,后来感觉叫芸姐姐更贴近她心,就把姐叫成了双语,我能感觉出来她愿意听芸姐姐。 店里员工吃饭是晚上10点,工作到夜12点。我干到晚上9点,吃完饭就走,骑自行车去另一家日本料理店煮拉面,送外卖。现在想想我那个时候真能干,我们那个年代的留学生都能干。 凌晨5点起床还要去天六作业服店卖服装五金工具。一天打三个工,睡四个小时,每天能挣两万多日元,当年汇率一万日元近800块人民币。我在国内临走,工资是100元多点,在日本一天是国内的两年。我们当年的留学生感慨说苦中有甜,那甜就是挣钱。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多数留学生都拿回来几百万,都是用青春拼出来的血汗钱。 我最后见芸姐姐是2003年夏天,再度去日本大阪,那个时候云姐姐已经不在北京料理店了,北京料理店名称改了,叫神仙阁,规模也没有了,人减员不少。芸姐姐去了大阪另一家中华料理店,地点位于中央邮局附近。我是晚上去的她饭店,她不让我走,说她今晚早走一个小时,让我在丸ビル门口等她。夜里的梅田灯光璀璨,记忆里她穿件米色风衣,夜风徐徐,带着她的香气,她挽着我的胳膊,说走去酒吧喝酒去……。 那天夜里我跟小玉说,我去奈良胞兄家,明天中午回来。现在想想挺对不起小玉的,但是对得起芸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