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机轰鸣作业,工人有序铺设管网。连日来,由中铁六局承建的广州番禺区前锋污水系统系统化治理工程全面推进,通过改造瑞丹花苑等15个小区的地下污水管网,切实解决居民雨天积水、污水外溢等困扰,为城市地下“血脉”疏通“堵点”。
破解“地下血脉”淤塞难题
番禺区部分建成超过15年的小区,长期面临管网老化、雨污混流问题,每逢雨季,路面积水倒灌、污水外溢现象频发。绿庭雅苑居民李师傅回忆:“夏天路过污水井旁,异味熏得人睁不开眼。”今年5月,随着中铁六局施工团队进场,一场惠及15个小区的“地下手术”正式启动。
施工团队针对老旧管网特点,采取分段开挖、逐段修复的作业方式。在绿庭雅苑小区,工人们清理淤积管道后,重新铺设耐腐蚀的HDPE管道,同步修复破损检查井。项目负责人吴智勇介绍:“我们严格把控施工质量,每段管道安装后都要进行闭水试验,确保排水畅通。”
面对施工带来的出行不便,建设方推出系列便民措施:在雍逸华庭小区,施工时间严格控制在早7点至晚7点,高峰时段设置移动式围挡;针对德宝花园别墅区狭窄道路,采用小型挖掘机作业,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新世纪花园居民李阿姨表示:“工人每天收工后都清理路面,扬尘比装修还少。”居民的理解支持成为工程推进的动力。项目组累计收到居民感谢信13封,投诉率同比下降76%。在汇景花园,多位居民主动配合管线迁移,共同保障工程进度。
从“水患”到“清流”的蜕变
经过3个月的攻坚,首批改造的新世纪花园、绿庭雅苑已初见成效。改造后片区污水收集率显著提升,水体透明度明显改善,曾经污水横流的巷道重现洁净,社区顺势将排水沟渠改造为绿化景观带。
“现在下雨天出门再也不用踮脚跳水坑了。”居民张女士展示手机里的对比照片:施工前积水没踝的巷道,如今成了孩童嬉戏的亲水空间。这份改变正延伸至全区——随着番禺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持续推进,更多社区将迎来环境提升。
从“治水患”到“造清流”,番禺区以管网改造为笔,在地下空间书写民生答卷。正如施工围挡上的标语所示:“今日暂别坦途,明日畅行无阻。”这场看不见的“地下手术”,正悄然重塑城市肌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庆通讯员:何宇
广州日报新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