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番禺:“合伙人”并肩作战,企业“轻装上阵”闯创干

不久前,在广州番禺德兴小学的食堂里,一台不锈钢原色的炒菜机器人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304不锈钢炒锅中,番茄块与蛋液在翻炒机的精准操控下均匀翻炒,火候随着食材变化自动调节。只需6—10分钟左右,一份色泽鲜亮的番茄炒蛋便热气腾腾地出锅了。

全校近300名师生享受“现炒现吃”智能烹饪服务的背后,是番禺区创新“企业合伙人”的机制,为企业发展领路护航,全力精准赋能产业升级的生动缩影。

炒菜机器人走进校园餐厅

“这台全国首创的炒菜机器人诞生于番禺,如今能顺利走进校园餐厅,离不开区里‘企业合伙人’的一路扶持。”广东爱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青感慨道。时间拨回创业初期,作为国内炒菜机器人研发先行者,团队却深陷困境:“政策找不到门路、产品卖不出去、技术卡脖子”,市场对“机器炒菜”充满疑虑,技术瓶颈更如巨石拦路。

正当企业步履维艰之际,番禺区科工商信局主动推开了企业大门。工作人员带着厚厚的政策汇编登门,如真正的“合伙人”般逐条解读分析。更令何青难忘的是,政策专员随即“驻点”企业,从高新企业认定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手把手辅导申报。政策红利精准落袋的同时,政府组织的专家团队更为爱餐科技量身定制成长路线图——计划2027年申报创新型中小企业,逐步向专精特新“小巨人”目标迈进。

产品推广曾是更大的痛点。“大家总觉得机器人炒菜不如人工炒菜有镬气。”何青坦言转机来自番禺区精心设计的“五进”方案——推动智能机器人进学校、医院、机关、企业、住宅,帮助企业打开了局面。政府不仅牵线搭桥,组织数十家配餐需求重点单位实地考察,更联合教育、卫健等部门,将学校食堂作为示范窗口优先落地。

没想到,德兴小学的机器人“厨师”一炮而红,孩子们饱餐后的笑脸成了“最佳广告”,订单如雪片般飞来。今年7月16日,爱餐科技的身影更闪耀新加坡国际展会,向全球彰显中国智能厨电的创新力量。现场,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部长刘燕玲试着上手,3分多钟就炒出一盘避风塘炒虾,蒜香扑鼻,虾壳焦脆。“不光炒得地道,还会自己洗锅,太方便了!”她当场说要买一台回去。

政企合伙“闯”出新赛道

技术突围的战场上,番禺的产业集群优势在“合伙人”机制下迸发合力。为攻克“预配菜”研发难关,番禺区高效对接区内高校、2846家冷冻食品企业及超2万家餐饮商户,搭建起产业链协作平台。番禺区科工商信局与市场监管局更推动成立餐厨及食品行业全链条专业委员会,由爱餐科技担纲主任单位。

“这个平台彻底打通了堵点,”何青欣喜地看到,“4家关键合作伙伴从省外搬来番禺,生产代工效率大幅提高。”如今,爱餐科技的炒菜机器人已迭代到第三代,能精准复刻酒店名厨八大菜系菜谱味道。

在番禺“企业合伙人”的发展理念下,爱餐科技绝非孤例。政府部门俯身成为“并肩作战的伙伴”,让创新轻装上阵:全区21家企业荣登《2024广州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榜单》,占全市11%;49家制造企业完成“四化”诊断评估,10家企业入库2024年市“四化”改造项目名单,总量居全市第二,番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

“政府不是居高临下的管理者,而是并肩作战的合伙人。番禺要做的,是让企业心无旁骛搞创新、搞技术,在产业新赛道上跑得更快、更远。”番禺区科工商信局负责人说。当政策专员化身企业编外员工,当产业资源围绕创新需求高效重组,番禺以“合伙人”的诚意与智慧,在产业新赛道上炒出了一盘政企同心、热气腾腾的“创新佳肴”——这滋味,企业家懂、市场懂,更在智能制造的浪潮里飘香万里。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桂来通讯员樊芸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波广州日报新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