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山东小伙高考数学交白卷,作文只写28个字,院长看后:马上录取他 臧克家1905年

山东小伙高考数学交白卷,作文只写28个字,院长看后:马上录取他 臧克家1905年出生在山东诸城,原名承志,家里曾祖父和祖父当过清朝地方官,家族有点书香气。父亲34岁就去世,留下他跟祖父过日子。祖父教他念古诗词,从小打基础,让他爱上文字。高中时候,他就偏科严重,语文拔尖,数学老挂科,但没耽误他写东西。早在上学时,他的诗《别十与天罡》登在鲁迅办的《语丝》上,这在当时可不简单。毕业后,社会乱,他在家自学几年,1930年25岁才去考国立青岛大学。那时候报考的人多,他知道自己数学弱,但还是去了。 考试那天,数学卷子他一看就蒙,啥都不会写,直接空白交上去。语文部分,作文题是闻一多出的,让写对生活的杂感。他就写了28个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这句诗带点哲理,讲人追逐虚幻东西会陷进去。正常来说,这种卷子过不了关,但闻一多是文学院院长,阅卷时看到这28字,觉得有才气,给了98分高分。尽管数学零分,他还是破格录取了臧克家,先进外文系,后来转到中文系。闻一多看重他的文学潜力,没错过这个人才。 大学里,闻一多亲自带他,俩人常交流诗词,臧克家进步快。1933年,他出第一本诗集《烙印》,王统照他们帮忙赞助。毕业后,他专心写诗,作品接地气,反映现实生活。像《有的人》那首,写“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讽刺那些没灵魂的人,传到现在还火。他一生写了上千首诗,编成《臧克家全集》,2003年还拿国家图书提名奖,好多译成外文在国外卖。他不光写诗,还编杂志,当编辑,影响一大批年轻人。 臧克家这辈子,偏科没毁了他,反而因为遇对人,成了文坛大家。很多人说,高考看分数,但其实看潜力。他证明了,教育不该死板,得识人。晚年他在北京住,身体不好,2004年2月5日去世,99岁。他的诗现在还在课本里,教人怎么活得有意思。想想看,要不是闻一多那眼力,他可能就埋没了。生活中,多的是这种事,机会总给有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