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张闻天问王稼祥:我始终想不明白,我军只有3万人马,凭什么能战胜几十万强敌?王稼祥

张闻天问王稼祥:我始终想不明白,我军只有3万人马,凭什么能战胜几十万强敌?王稼祥得意一笑:“就凭毛泽东的一副对联!这可是我军战胜强敌的一大法宝!” 张闻天1900年生在江苏南汇一个书香门第,早年读传统书,1917年进南京河海工程学校学水利。五四运动时,他投身爱国活动,读进步书,慢慢转向马克思主义。1920年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外围,1922年去美国加州大学短期留学,接触西方理念,回国后搞文学,翻译俄罗斯作品,推动新文化。1925年入党,同年去苏联中山大学学,与王稼祥他们一起接受训练。1930年回国,当中央宣传部长,写理论文章,强调中国革命要结合实际。1931年进中央领导层,长征前对军事指挥有看法,推动调整。 王稼祥1906年生安徽泾县乡村,少年在当地学校念书,1924年进芜湖圣雅各中学,接触革命,组织学生罢课反军阀。1925年入党,同年去苏联中山大学学,与张闻天同学,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1930年回国,当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1931年进中央苏区,任红军总政治部主任,搞宣传鼓舞士气。1933年第四次反围剿中腹部中弹,伤重,长征时得用担架抬,但还参与军务讨论,与张闻天交流,推动党内共识。 新中国成立后,张闻天和王稼祥常聚聊长征,王稼祥提毛泽东对联作为以少胜多关键。这对联上联“山,快马加鞭未下鞍”,下联“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加上“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体现毛泽东战略眼光,强调坚持和灵活,相信革命道路曲折但必胜。 1934年冬,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转移时队伍从8万多减到3万,形势严峻。在贵州黄平橘林,张闻天和王稼祥酝酿换领导,认可毛泽东办法更管用。这谈话后,王稼祥传观点,获支持。 12月通道会议在湖南通道县开,采纳毛泽东主张,放弃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转向贵州。这调整避开重围,为后续铺路。会议虽临时,但改变行军方向,避免更大损失。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在贵州遵义开,张闻天作报告批评错误路线,王稼祥补充观点。会议选毛泽东进常委,张闻天负责中央,与毛泽东配合,推动红军胜仗。张闻天作用大,他起草决议,定基调,帮纠正军事问题。 遵义后红军拿下娄山关和遵义,但蒋介石调兵围堵。3月苟坝会议在贵州苟坝开,讨论攻打鼓新场。张闻天最初同意多数,毛泽东反对。情报证实敌军集结,张闻天取消计划,保实力。这经历让他信服毛泽东判断。 王稼祥解释,对联反映毛泽东信念,如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帮红军转危为安。这战略不光打仗,还看全局、民心。 其实说起长征,以3万对几十万,看似不可能,但靠正确领导和灵活战术一步步走出来。张闻天和王稼祥在关键时站出来,支持毛泽东,帮党军脱困。这不光是个人选择,还体现党内民主讨论,避免独断。 当时博古李德坚持原计划,毛泽东建议转贵州,张闻天支持,王稼祥赞同。这次会虽无正式记录,但转兵救红军于危急。黎平会议继续讨论,猴场会议进一步确定独立自主方针,为遵义铺路。 遵义会议张闻天发言逻辑严谨,系统分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原因,否定左倾路线。毛泽东长篇发言,指出军事问题。王稼祥作为伤员出席,坚定支持。这会议确立集体领导,毛泽东实际指挥军务。 苟坝会议上,红一军团建议攻打鼓新场,多数同意,毛泽东一票反对。次日情报来,张闻天改决定,撤销计划,还成立三人小组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指挥军务。这巩固毛泽东地位,避免挫折。 对联来源毛泽东诗词,第一首写山险峻,象征长征艰难,但惊回首已过关隘。结合人间正道沧桑,点出革命必胜信念。这不光文艺,还指导实践,鼓舞士气。 抗战时张闻天在延安马列学院任职,组织干部学理论,推动学员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风中他去陕北晋西北农村调查13个月,记录民生,提供政策依据,加深对群众路线理解。 王稼祥在新中国外交当副部长,参与建对外关系,协调谈判,奠基。张闻天任驻苏联大使,促进中苏合作,后转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处理事务,开拓多国联系。 1959年后张闻天调经济研究,继续分析形势。王稼祥健康差,还关注国际。两人忠诚党,坚持学习。 张闻天晚年健康衰,1976年7月嘱托妻将四万存款交党费,表达心意。同年逝世,一生追求真理。王稼祥1974年1月北京因心脏病去,享年68。两人贡献党史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