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芝麻花开·向新而行|芝麻墩街道后杨家墩村:电商赋能+党建引领走出未拆迁村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编者按:新区新起点,芝麻开花节节高。近年来,沂河新区芝麻墩街道锚定新区“工业强区、生态城市、和美乡村、幸福民生”四大目标任务,深度融入“党群同心”新实践示范区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街道发展和社区治理的新路径、新做法,努力展现新作为,打造宜居宜业新高地。大众网临沂联合芝麻墩街道推出《芝麻花开·向新而行》系列专题报道,将笔触和镜头对准“芝麻墩人”,聆听他们的心声,探寻街道高质量发展新密码。

大众网记者王巧通讯员徐梦赵增祥陈晶临沂报道

在临沂市沂河新区芝麻墩街道,有一个看似普通的村庄——后杨家墩村。这里虽未经历拆迁改造,却凭借蓬勃发展的电商产业和党建引领的乡村治理,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从“三资清理”盘活集体收入,到电商小微孵化年销千万的头部企业;从新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提升村民幸福感,到设立奖学金激励学子成才……后杨家墩村正书写着新时代沂蒙老区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

看似一家家平平无奇的农家小院,走进去可能是生产车间,可能是仓库,可能是直播间,可能是产销一体的“前店后厂”。

在后杨家墩村的一扇大铁门后,记者看到了堆满屋的准备发往全国各地的非遗陶罐。“这是青岛人在咱这儿租的仓库,总共租了3个院子,就是看重了我们物流优势和低廉的租赁价格、配套的服务。”临沂市沂河新区芝麻墩街道后杨家墩村主任张树飞告诉记者。

为保障外来租户的权益,村里会为仓储租户提供免费的灭火器、宣传以及专人巡视,会寻问他们在修路、排水、清淤等方面的需求,还会组织大家培训,以及在办理证件方面予以帮助。

在一处沿街店铺内,工作人员正在打包挡风被,她身边放着一堆等待发货的产品。“店旁边就是车间,我们村里做挡风被的电商企业有十来家,都是本土企业,头部商家的年销售额都在两三千万。在我们村,30-50岁年龄段没有闲置劳动力,都能出来打工赚钱。”张树飞说。

除了陶罐、挡风被,村里的文玩电商同样风生水起。“90后”村民张学达的父亲是做太阳能灯生产销售的。张学达毕业后开始帮家里拓展灯的电商销售,在遇到瓶颈时接触到了核桃文玩这一新事物。“街道组织我去杭州学习直播技巧,回来后就升级了运营模式,对我后来的发展大有裨益。”张学达说。现在,仅一个平台的单店年销售额就达到180余万元,是品类排行榜的上榜店铺。

产业兴旺了,村集体“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通过“三资清理”(资源、资产、资金)、村子小微工业园占地补贴、土地回收再租赁等方式,后杨家墩村盘活闲置土地、规范合同管理,村集体年收入增加100余万元。

“以前村里道路坑洼,现在路灯亮堂堂,晚上跳广场舞的人挤满场子!”65岁村民赵大娘感慨。近年来,村里新建3层党群服务中心,配备了会议室、网格员办公室、政务大厅、活动广场,硬化道路80000㎡,安装400余盏太阳能路灯,村内治安监控全覆盖。

今年夏天,后杨家墩村为4名考上研究生的村民每人发放5000元奖学金。

村子的变化离不开党建引领。

“村民和集体是一个整体,人心齐、村风正。我们建村委的时候,很多在村里有产业的人都给与了帮助。我们村的福利,也从原来的每人5斤米,50元肉票翻了2翻还多。”张树飞说。

从传统农耕到电商腾飞,从“靠天吃饭”到“触网生金”,后杨家墩村用创新实践证明:乡村振兴未必依赖“大拆大建”,找准产业路径、激活内生动力,黄土里也能长出“金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