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刘慧慧通讯员胡志强曾颖雪烟台报道
7月,广东省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佛山、中山、茂名等地先后拉响警报。不同于“老牌网红”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对大多数人来说还略显陌生,但二者的传播媒介却是同一位“带货主播”——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烟台市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防制专家告诉大家:只要把白纹伊蚊的“直播通道”切断,基孔肯雅热就卖不出去。下面这份“防蚊”攻略,请收好。
认识对手:白纹伊蚊“带货”套路
精准投递:白纹伊蚊主要在白天出动,日出后2小时、日落前2小时是其活动时间“黄金档”,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是白纹伊蚊的“定位器”,白纹伊蚊特别喜欢体温高、出汗多、穿深色衣服的人。
零库存模式:雌蚊一生只交配一次,之后分多次产卵,每只每次可产100-200粒。哪怕有一瓶盖的积水,就能完成一轮“孵化”,7天后新一批“快递员”即可上岗。
高速物流:白纹伊蚊叮咬基孔肯雅热病人时,病毒进入蚊体内复制8-10天后,蚊子即具备传染性;再叮咬下一个人时,病毒即完成“签收”。如此循环,“人—蚊—人”的闭环就形成了。
作战地图:三大防线缺一不可
第一道防线:清积水——端掉“仓库”
蚊虫繁殖离不开水,“地毯式搜索”积水。阳台、天台、厕所、车库、绿化带,凡能积水的瓶、罐、桶、轮胎、花盆托盘、废旧碗碟,一律翻倒、加盖或打孔。
重点盯防“三大件”:储水容器(水缸、水桶)、水生植物(富贵竹、绿萝)、功能性积水(空调冷凝水)。水生植物3-5天换水并刷洗根部,储水容器加盖。
第二道防线:灭成蚊——截杀“快递员”
家庭灭蚊:蚊香、电热蚊香液、气雾剂、电蚊拍、灭蚊灯“多兵种”协同。傍晚外出散步前,可关闭门窗点蚊香30分钟,回家即“瓮中拾蚊”。
公共区域:植被茂密、人流密集的公共区域,负责管理单位可通过组织开展绿篱喷洒、安装灭蚊灯等措施,降低成蚊密度。
第三道防线:防叮咬——穿好“防弹衣”
户外活动时,推荐选择浅色、宽松、透气长袖衣裤,减少裸露,裸露皮肤均匀涂抹含避蚊胺(DEET)10%-30%或派卡瑞丁(Picaridin)等有效成份驱蚊剂,驱蚊效果可持续4-6小时。
居家“三件套”:居家安装纱门、纱窗、蚊帐,纱网孔径≤1.5毫米,孕妇及儿童,首选使用电蚊拍、蚊帐等物理防蚊措施。室内空调温度设26℃,可降低蚊虫活跃度。
社会合力:每个人都是“防疫主播”
单位与社区:对单位范围内全区域,组织对院落、绿化带、垃圾桶、屋顶、地下车库、架空层、地下管网等死角进行集中清理;社区物业组织保洁人员及时清理小区公共区域积水、地下停车库等积水,定期对小区绿化植被喷洒杀虫剂。
建筑工地:及时将工地内和周边积水坑、水洼填平,雨后及时排水,不给蚊虫留孳生地;工人宿舍区配备蚊帐和驱蚊剂。
没有积水就没有白纹伊蚊,没有白纹伊蚊就没有基孔肯雅热。只要大家人人动手、户户清理、处处设防,就能把这只“带货”的蚊子踢出网络,让基孔肯雅热“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