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名男子插好充电枪后,并没有直接启动充电,想等到晚上12点钟再充。可谁知道,晚上9点多的时候,来了一辆车,对方直接拔掉了他的充电枪,插到了自己车上。最后,该男子不仅花了12块钱充电,充电接口还被损坏,维修费花了900多。他找对方索要赔偿,对方却说“我看到你没有充电,所以才正常拔走的,并没有过错”。 素材来源于:重庆天天630于8月17日报道。 廖师傅很会过日子,平时喜欢精打细算。他在8月11日晚上8点的时候,把车子开到了广场附近准备充电。 但他插好充电枪后,并没有开启充电程序,而是想等到12点过后再开启,因为那个时候的电价更便宜。 不过事有蹊跷,晚上9点多的时候,一辆白色的车子开到了廖先生车子的后方。下车的李先生左右观察了一下,发现廖先生的车子好像停止了充电,于是就把充电枪拔下来,插到了自己车上。 这个过程,廖先生并不知情。到了凌晨,他在自己的设备上开启了充电模式,之后便安心睡下了。 第二天醒来,他发现充电费用是12块多一点,感觉车子电量已经充满,吃完早饭后就下楼准备开车上班。 谁知下来后,发现充电枪早已被人拔走,自己的车也没有充上电。这时他觉得奇怪:怎么回事呢?难道是充电桩有问题? 随后,廖先生又把充电枪插到自己的充电口,却发现怎么也插不好。仔细一看,才发现充电接口处被损坏了,这才意识到昨晚肯定是有人强行拔掉了自己的充电枪。 廖先生想找到肇事车主,赶紧报了警。通过监控画面,民警发现了李先生的一系列操作。 民警给李先生打电话后,对方很爽快地表示,让廖先生去维修车子充电口,费用由他来出。 廖先生心里虽然有气,但这也是最好的结果了,于是开着车子去4S店维修充电接口。 工作人员检查发现,廖先生的充电接口卡扣坏了,显然是外力强行拔充电枪导致的。而廖先生也称,充电结束后,需要在手机上解锁,充电枪才能正常拔出。 最后维修费用是900多,听起来不算多。但当廖先生再次拨通李先生电话,要求支付这笔费用时,对方却不大乐意了,觉得是廖先生的过错——“插着又不充,让我误以为你已经充满电了,这才正常拔走充电枪的”。 廖先生也有点委屈,他知道自己插上充电枪却没充电,才让别人误以为充满了电。 不过,廖先生认为,不管自己当时充没充电,充电接口确实是因为李先生拔的时候损坏的,因此就该他赔偿。 但李先生认为:“如果你是正常开启充电的,我怎么可能去拔呢?是指示灯显示你没有正常充电,我才拔的,这可是有因果关系的。” 最后双方协商未果,廖先生只能对着媒体委屈地说道:“无缘无故损失了900多元的维修费用,换作谁不会生气呢?对方还强词夺理,真是让人难以接受。” 网友们看到后也众说纷纭,有人觉得李先生应该大方一点,赔偿这笔费用,毕竟是他损坏了别人的充电接口;但也有人觉得这笔费用不能完全让李先生赔偿,因为廖先生插上充电枪却不充电也是导致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可以五五分。 那么,从法律角度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大家在公共场合使用公共资源,都该多些理解和沟通,不能只图自己方便就随意行事。李先生的一时疏忽,给廖先生带来了经济损失,于情于理都应该对此负责。 2、李先生以廖先生未正常充电为由拒绝赔偿,合理吗? 虽然廖先生插枪未立即充电,但他已经先占用了该充电桩,对其拥有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李先生不能仅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就认定廖先生不再使用,进而拔枪。只要廖先生合法占有该充电资源,其权益就受保护。 要是每个人都能随意揣测他人的使用意图,随意剥夺他人正在使用的资源,那公共秩序就乱套了。所以,李先生不能以此理由逃避赔偿责任。 3、廖先生插枪不充,是否需要对事件负部分责任? 廖先生插枪不充,虽可能容易引发他人误解,但他并未违法。他有权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安排自己的充电时间。没有哪条法律规定不能提前插枪等待低价时段充电。所以他无需对充电接口损坏这一结果负部分责任。 大家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文中人物均为化名,素材来源于重庆天天630于8月17日报道。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