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范曾入股公司近一月销售额超百万”事件的核心信息及多维分析:
一、核心事实
销售额数据
北京范曾艺术品有限公司(范曾持股企业)近一个月(2025年7月中至8月中)通过直播带货销售额突破100万元,主要销售带范曾签名的版画、字画等艺术品。即使在范曾“失联”传闻发酵期间(8月16日),直播间仍正常运营,并回应网友质疑称传闻为“谣言。
“失联”风波
范曾女儿范晓蕙于8月16日公开声明,称自7月5日范曾生日后,其父被新婚妻子徐萌以“医院陪护”为由带离住所,随后失联(7月13日)。徐萌同时转移了范曾珍藏的大量书画、古董,并辞退知情员工、关闭监控。
截至8月18日,范曾本人及徐萌均未公开回应,仅公司直播间否认传闻。
背景信息
婚姻争议:2024年4月,86岁的范曾宣布与37岁的徐萌结婚,二人年龄差达50岁。
商业价值:范曾作品市场价值极高,2011年成交额达9.4亿元,其1997年所作《八仙图镜心》曾拍出6900万元。
⚠二、争议焦点
财产纠纷疑云
范晓蕙指控徐萌“转移财产”,网传涉及20亿藏品,但无权威证据。部分网友推测为“子女与继母争产”,也有观点认为高龄名人财产管理存在漏洞。
公司运营独立性:范曾虽为公司股东,但其失联状态下直播业务未受影响,反映企业运营与个人状况割裂。
直播带货争议
借势营销质疑:公司利用“失联”热点持续带货,被质疑消费公众好奇心。例如,直播间在事件发酵期间仍强调“范曾签名作品”促销。
艺术品市场乱象:签名版画真伪难辨、价格体系模糊(如普通版画售价数千元,稀缺作品溢价极高),消费者易陷入非理性消费。
社会议题延伸
老年权益保障:高龄名人再婚易引发财产侵占风险,凸显法律保护不足。
舆论分化:部分观点呼吁关注老年人权益,亦有网民调侃“男人至死是少年。
⚖三、风险提示
信息真实性待验证
范曾下落、财产转移等关键信息仅由单方陈述,需待当事人回应或司法介入。网传“卷款20亿”等说法缺乏实证,存在夸大可能。
艺术品消费警示
直播带货的签名版画需谨慎验证来源,避免因名人效应冲动购藏。业内赝品泛滥、定价不透明问题突出。
理性看待事件本质
事件本质是家庭纠纷、老年权益保护与商业伦理的交织,公众需警惕被流量经济裹挟,避免成为谣言传播者。
四、总结
范曾持股公司的直播销售额数据虽获平台佐证(超100万元),但其个人“失联”风波与家庭纠纷仍扑朔迷离。事件折射出艺术市场乱象、名人IP变现的伦理争议及高龄群体权益保障的紧迫性。建议公众以理性态度关注进展,对未证实信息保持审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