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垃圾分类迎来“不瓶凡”科普空间

转自:沈阳日报

本报讯(特约记者吕良德)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铁西区垃圾分类宣教中心迎来新一波历史性迭代——中粮可口可乐“不瓶凡”循环美学科普空间点亮中心的可回收主题区,此举标志着“政府+企业+公众”的环保协作模式迈入立体实践新阶段。

2018年至今,中粮可口可乐通过创意迭起的回收科普与rPET潮品展将循环美学从概念具象为可触摸、可穿戴、可分享的美学体验和触手可及的美好日常。据悉,“不瓶凡”创新实践在辽宁已开展300余场次,影响人群超4000万人次。

铁西区垃圾分类宣教中心是沈阳市最大的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年均接待观众9000余人次。此次“不瓶凡”的循环美学科普空间在铁西区垃圾分类宣教中心的成功落地,以前瞻性的理念、技术与美学水准迭代了中心有关塑料制品回收利用的魅力窗口,可谓政企共塑循环经济的又一次新突破。

当天午后,宣教中心再次开启传统项目——“空瓶集结号”行动。20余名青年志愿者及市民带着家中留存的回收瓶来兑换积分与赠饮,瓶盖则将汇入接下来的艺术再生流。政企双方代表将刚刚回收清洗的瓶盖嵌入墙面,为沈阳市垃圾分类标识图案的瓶盖艺术墙拼上最后一抹亮色。300枚彩色瓶盖如马赛克般重组,深蓝象征浑河碧波,翠绿勾勒棋盘山轮廓,用绿水青山的美好向往与美学意向,将废弃物的标签彻底消解。

随后的“不瓶凡”科普时间,大屏幕上一只饮料瓶的“生命周期”徐徐展开,观众们通过视频与科普漫画详细了解了rPET材料的再生工艺。回收饮料瓶不仅可以用循环利用的方式实现减塑,更会帮助减少石油原生塑料材料的使用。从多元共创的技术革新,到宣教阵地的理念创新,再到青年群体的意识焕新,一条清晰的绿色脉络正在铁西区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