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本关于杭州西湖步行攻略的书,在网络上走红,引发很多西湖迷的关注。
从事旅游行业的安先生,仅仅在社交平台晒了一下这本书的电子版,马上吸引不少人的眼球。
“很有价值的一本书,这份攻略100年了还能用。”
阅读过的人称,如果厌倦了千篇一律的网红打卡点,渴望一次与众不同的西湖之旅,不妨翻开这本书,可能会有与众不同的惊喜。
这本书叫《实地步行杭州西湖游览指南》,是一百年前,一个执着的人,用脚一步一步丈量西湖和群山后,很用心写出来的。
百年前的杭州citywalk路线来了!
这本旅游手册,出版于1920年,仅仅手掌大小,封面写明了本书的优势——实地步行。
如果你对季节限定的打卡景点比较感兴趣,里面会提到“春日,孤山月下看梅,八卦田看菜花;夏日,苏堤看新绿,飞来阁避暑”。
它更精细地按月份推荐了最佳游览地点:三月适合到孤山、烟霞洞看梅;四五月可去狮子峰选春茶,或到九溪十八涧听泉;六七八月则是在三潭印月赏荷的好时节;而西泠印社则特别适合雨天造访,别有一番意境。
橙柿记者注意到,在安先生的社交账号里,不少网友求购这本书。
安先生很遗憾,他说这本书非常稀少,自己只有电子扫描版本,他向记者推荐了西湖边南山路35号一家书店“再见城市”的老板。
就几个月前,这家书店的老板柏宇,偶然收到了这本书,翻了翻后满心激动。
柏宇告诉橙柿记者,他们这家旧书店多聚焦民国时代的书籍,尤其是杭州和老上海这两个城市,日常性积累这一类的图书。
关于杭州民国时期的旅行指南、旅行手册,包括西湖指南,柏宇说自己手上其实有很多版本。《实地步行杭州西湖游览指南》,是几个月前偶然淘到的。
他介绍,1929年,杭州举办第一届西湖博览会,当时各大出版社书局出了很多版本的旅游指南书,但这一版的确是最特别的。
它是一个实地步行指南,书的副标题就叫“实地步行”。
它不是传统那些旅游指南书,只是笼统介绍一下景点的历史。
这本书给你规划出了很多步行的路线,里面有一日游、三日游、六日游,甚至是十日游,15日游。
这本《杭州西湖旅游览指南》是西湖旅游指南的佼佼者,即使放到今天,它的路线都有可参考的地方。
其详尽的路线规划,每条路线都经过反复验证,确保游客不走冤枉路。
以三天行程为例,它建议,“第一日游沿湖、孤山、葛岭三区;第二日南山、北山两区;第三日江干区。”
它还告诉你在哪里乘船,沿途应该如何游览才最为顺畅,在哪里品尝杭州美食。
虽然这些餐厅可能已不复存在,但通过这些细节,仍能让人想象到百年前西湖游览的生活气息。
有趣的是,书中还提到,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旅伴,可以“雇用代步”。找一位本地向导陪你游览,这可能是民国版的“地陪”服务。
这是一本专门针对平民游客的西湖游览指南,书的作者坦言,“此编所言均以中产之资‘客家’为对象”,作者认为,名人有钱人游西湖有人带,根本不需考虑钱。
所以他书里将到那里要花些什么钱,多少钱,列得清清楚楚,“不至受人愚焉”
住宿标准还依照中产能力,将旅馆分为甲乙丙等,甲等房间2元;乙等1.5元;丙等1元,如果湖景房再加一元好了。
书中说,杭州当年最好的新新饭店,在岳庙边,每晚8元钱。
书里甚至标注了公交票价:从西湖边坐公交车到灵隐,票价两角;但是如果包台汽车,湖滨到灵隐要1元五角。
书尾还有各种车费时刻表各种折页,非常详细,指示你在城站下车,再雇人力车至新市场,就赶到了西湖。
现在一说起”新市场”,大概没人知道这是哪里。
对当年游客来说,到了城站还不算杭州,西湖边上一带才叫杭州。
以现在的中河高架以西,到西湖边这一带,过去被称为新市场,才是游客心目中的杭州。
书的作者大有来头!
披星戴月一步步用脚丈量西湖
安先生告诉橙柿记者,这本书的面世和它的作者,都大有来头。
他叫陆费执(1892-1965),字叔辰,嘉兴桐乡人。
他是中华书局创始人陆费逵的三弟,清华学堂的首期学子,庚子赔款留美学生,获佛罗里达大学研究院农学硕士学位。
回国后,任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中国农业大学的前身)农学教授、南通大学校董、农科教务长等职。
他毕生致力于农科研究和农业推广,著书立说,是近代知名的农学家。
此外,他还助力大哥陆费逵,参与中华书局的管理,主持出版工作,担任中华书局董事等职。
陆费执为何编写一本关于西湖的步行指南书?
柏宇告诉橙柿记者,1929年杭州举办第一届西湖博览会,各大出版社书局有很多版本的旅游指南书。
在这本1929年出版的袖珍指南中,作者陆费执在序言中,直言不讳地批评当时流行的西湖旅游书,“或偏于局部,或过于泛泛,或抄袭旧志,或得之耳闻,往往有已经毁败之处而仍详细说明者。”
陆费执不满足于道听途说,亲自探索西湖的每一个角落:环湖步行三次,登北高峰三次,南高峰五次,玉皇山三次,五云山三次,登棋盘山与郎常岭各两次……
他“每游必步行,或独游,或二三人同游,自带干粮,随处食之”,用双脚丈量西湖的每一寸土地。
还用20幅手绘地图,解决了当时其他指南"因无地图每致各地之方位不辨"的问题,还特别注重纠正流传已久的错误信息。
著名学者舒新城曾回忆陆费执在杭州的情况,虽然长不满五尺,力近足荷锄,然而披星戴月,徜徉乎山野之间之精神,固尤是农夫身手也。当其执教鞭于杭州时,三年之间,无暇不游,且游必步行。”
这段回忆对陆费执有非常生动的描画:身材不高,1米6左右,力气不大,仅能扛起一把锄头,却像农夫一样披星戴月,在山野间活动。
在杭州三年,一有空就出去郊游,每回都是步行。
柏宇介绍说,在杭任教三年期间,陆费执遇假期便自备干粮,投身于西湖群山之中。所以称他是“民国杭州西湖citywalk鼻祖”不为过。
沿着百年前citywalk路线
书店老板再游西湖发现惊喜
百年前,陆费执是资深西湖徒步爱好者,他说“无暇不游,且游必步行”。
他在西湖边披星戴月,扎根西湖里,是真的很热爱这里。
拜读了他的《实地步行杭州西湖游览指南》后,90后的书店老板柏宇,对书中推荐的路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重走一次。
他选择了三日游路线进行了复刻,还将行程拍成了短视频在网络上与大家分享,点击量蛮火爆。
三日游的第一日路线如下:
保俶塔—葛岭—黄龙洞—金鼓洞—紫云洞—岳庙—西泠印社—中山公园—放鹤亭—平湖秋月—湖心亭—三潭印月—花港观鱼—净慈寺—雷峰塔遗址。
这次,年轻力壮的柏宇感到前所未有的徒步挑战,百年前的陆费叔,应该是一个体能非常超常的人,“我是90后,体能也不错,但这条路线上是很难追上他的,除非走马观花。”
柏宇分析,“他早上七八点钟出发,得走到晚上六七点才停歇,每天徒步12个小时不停走,才能走完一日行程。”
不过,三日路线复刻下来,柏宇有了一些个惊喜:陆费执的步行指南放在今天,也不过时,也适用于现在的游客。
“还有一个很大的帮助,能再次呈现被我们忽视的一些历史地标,还有历史遗迹。”
他举例说,比如这次重走路线,就遇到了一座护国仁王寺。
“我算是杭州人,但是这么多年,我从来都不知道这个地方。实际上现在只剩下一个遗址了,在黄龙洞那一带。
今天,它只有一个石碑,边上还有一个大雕塑,是中国一个传统乐器,在唐宋时代蛮盛行的演奏技艺,南宋时传到日本后断代失传,近代才有人到日本去重新进行整理和传承。”
柏宇认为,这本书让人们多了一个知晓那段历史的机会。
书中还提到了西湖湖心亭,过去,柏林宇从未想过湖心亭可以登岛,也是这本书带来了一个契机。
看了书后,他到了景点湖心亭特意打听了,乘坐手划船是可以到湖心亭登岛的。
柏宇说,“这本书里的呈现的历史细节,给人最大的回馈是,发现好多关于西湖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