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艾滋患者逐年增多,原因何在?老年“性交易”正在悄悄进行? 先说说这个现象有多严重吧。从权威数据看,中国老年艾滋患者的数量这些年一直在往上窜。拿2015年到2022年来说,报告的60岁以上HIV感染者从1.7万多例涨到2.7万多例,新诊断率也从每10万人里9个升到10.2个。男的比女的多得多,男性的新诊断率一直高出女性。这趋势不是闹着玩的,专家预测,到2035年,60岁以上老人在新增HIV感染者中的比例可能超过30%。这数据来自中国疾控中心的统计,靠谱得很。再看1990到2019年的长线数据,老年人群的HIV标化感染率年平均增长6.71%,死亡率增长7.65%,残疾调整寿命年率也涨了7.43%。这些数字告诉咱们,老龄化社会来了,艾滋病也没放过老人家。 为什么老年艾滋患者会越来越多?一个大原因是性健康知识太缺了。很多老人觉得年纪大了,就不会得性病了,以为艾滋病是年轻人的事儿。其实不然,他们在性行为中很少用保护措施。调查显示,老年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偏低,尤其在西南地区、高龄、低文化程度和农村老人中更明显。从“十三五”以来,这知晓率增长慢,没啥大进步。结果呢?他们容易忽略风险,直接导致感染率上去了。 社会和文化因素也推波助澜。在中国,谈老人性生活还是个忌讳事儿,大家觉得老年人就该清心寡欲,不该有这方面的需求。这种沉默氛围,让老人不好意思求助,也难获取信息。结果,他们面对问题时,只好憋着,不愿去检查或咨询。加上家庭结构变了,子女外出打工,老人独居多,孤独感强,就更容易找不正规的渠道发泄。 医疗进步是个双刃剑。像伟哥这样的药,让老年男性的性功能保持得更好,性活动自然就多了起来。但防护意识没跟上,很多人用药后活跃了,却没想过戴套或检查。数据显示,老年感染者中,异性性传播占了95%以上,主要就是通过不安全的性行为。这点在农村老年男性中特别突出,他们常去低端性服务场所,花小钱买服务,却忽略了卫生风险。 现在说说老年“性交易”这事儿,它确实在悄悄进行,尤其在经济困难或孤独的老人中常见。别以为这是小众现象,数据表明,在新增感染中,商业性行为或非婚性行为占比最高。老年男性常光顾低端场所,这些地方卫生差,病毒传播快。像在贫穷地区,色情服务还挺猖獗,有关老年人嫖娼的报道不时冒出来。专家分析,这跟退休后心理生理需求没处释放有关,加上老龄化人口多,问题就放大了。真实案例显示,有些老人通过互惠形式交换陪伴,其实本质上类似低价交易,风险一样大。疾控中心记录,这类案例在城市流动人口密集区渐多。 从全国看,50岁以上患者占比从2004年的3.6%升到2023年的61.6%,这跳跃太惊人了。江西的数据显示,2024年1到10月,新报告感染者中性途径占主导,老年病例明显增加。湖北的统计也类似,2020年新报告的50岁以上HIV患者基本特征显示,趋势在上升,需要针对性干预。中国大陆整体新增患者峰值在2019年15万人,疫情后降了13%,但老年部分没降反升。 晚发现是另一个大麻烦。老年艾滋患者往往拖到症状重了才查出来,比例高于年轻人。50岁以上晚发现率高,因为他们把疲劳、咳嗽归为老毛病,不当回事儿。加上自愿检测率低,疾病就这么扩散了。死亡情况呢?2013到2021年,60岁以上HIV感染者艾滋病相关死亡密度从14.24/100人年降到3.60/100人年,这得益于治疗进步,但整体负担还在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