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持续13个月、横跨两个炽热夏天的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在最后一周连续开放168小时后,将于当晚24点圆满收官。
作为上博“对话世界”文物艺术系列大展的第四展,这是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亚洲最高等级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也是中国官方博物馆首次与埃及政府合作,全面揭秘古埃及文明及其最新考古发现的世界顶级文物展览。展览作为中国乃至全球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其成功不仅彰显了中国博物馆展览进入“超级大展”的新时代,更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中国方案”。
据统计,展览累计接待观众总数2,777,966人次,一举刷新全球博物馆单个收费特展参观人数的纪录。其中,近七成观众来自外省市,外埠观众中逾7成为本次特展专程来沪。另因受展览持续火爆的带动,埃及旅游和文物部表示,埃及入境游中国游客数量同比增长65%。
展览总营收超7.6亿元,其中门票收入超3.2亿元,文创活动及周边衍生产品收入超4.4亿元。展览共推出1200余款文创产品,销售总量超300万件,开展文创活动近500场,覆盖观众近30万人次。
展览最后一周,上海博物馆举办“168小时嘉年华”系列活动,邀请观众共度“博物馆不眠夜”,将展览热度推向顶峰。活动期间,除了展厅全天候开放,上博精心策划推出《金字塔在中国:古埃及文明大展炼成记》新书首发和分享会,该书已成为今年上海书展最受瞩目的“销冠”。举办众神巡游、埃及舞蹈、鼓乐演奏、近景魔术、音乐剧经典曲目演唱等精彩表演,以及夜间外摆集市、互动答题游戏和文创促销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这场跨越395个日夜的文明之旅,以其空前的规模、创新的模式、深远的影响和傲人的成绩,为中国乃至全球文博界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有力印证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
本次展览打破了以往同题材展览依赖从欧美博物馆借展、以西方视角叙事的传统模式,由上博联合中国埃及学者团队进行自主策划,策展团队提前一年半开始筹备,多次前往埃及实地考察和挑选文物,经历一波三折,最终从埃及7家重点博物馆及萨卡拉考古遗址商借788件珍贵文物。从埃及直接借展难度极大,过程曲折远超想象,1500余名中埃工作人员克服重重挑战,历经426天精心筹备,才最终促成这场“奇迹”。
展览超过95%的文物是首次来到亚洲,2020年全球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萨卡拉遗址的考古成果更是全球首次被大规模集中展示。展览以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通史与专题结合的方式展开独立叙事,为埃及学注入中国声音,并巧妙融入中国文物进行“文明对话”,展开中外文明互鉴的生动实践,让展览成为中外交流、增信释疑的文明使者,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文明互鉴”。
在“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闭幕暨中埃联合考古启动新闻发布会上,亚历山大博物馆策展人汉格·埃尔赛义德女士代表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向中国政府和上海博物馆致以感谢,称此次展览成为中埃友谊与合作的重要象征。她强调,展览不仅架起两国文明交流的桥梁,更印证了双方在尊重历史、追求知识、礼赞人类创造力上的共同价值观。展览的闭幕并非终点,而是新起点。未来中埃双方将深化展览、学术、培训、创意等领域合作,让文明友谊持续升温,共谱合作新篇。
据了解,上海博物馆下一个“对话世界”系列的超级大展已经在积极筹备中,文博爱好者不妨期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