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机禁售,我忍了。 芯片技术封锁,我也忍了。 但全国首台国产电子束光刻机在杭州落地应用,精度冲上0.6纳米,我实在忍不住要喊一声:这把刻刀,终究是握在自己手里了。 这台取名“羲之”的设备,在浙大余杭量子研究院手里活了起来。它不用掩膜版,电子束直接往硅基上写电路,线宽压到8纳米,专攻量子芯片研发初期的精细活。过去这类机器被国际出口禁令卡着脖子,中科大、之江实验室想买都买不到。如今华为海思和多家机构已伸手接洽,自主研发的路,算是趟开了。 有意思的是,就在“羲之”露面的当口,光刻巨头ASML市值一夜蒸发270亿美元。外媒点得直接:中国市场撑不起预期了。他们一季度还占ASML四成营收,转眼需求就往下掉。有些墙,封着封着,反而让人凿出了新门。 突破从来不靠施舍。当电子束替代了毛笔,在纳米级画布上刻出自主的纹路,这场较量才刚刚翻过一页。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