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坚定信心 勇挑大梁丨“党建红”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转自:邯郸网络广播电视台

夏秋之交,大名乡村一派生机盎然。在西未庄乡大韩道一大队村的生姜种植基地里,今年选聘到村任职的大学生党务工作者高秉帅正在地里指导村民铺设滴灌带。他到村后,引进生姜种植技术,利用村内流转的土地种植了80亩生姜,带动种姜村民单季增收3000元。

高秉帅(左一)和村民一起查看生姜生长情况。大名县委组织部供图

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是大名县坚决贯彻市委要求,在乡村振兴一线强化党建的生动实践。大名县提出“全年抓党建,全面夯基础”的工作思路,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治理效能,以“党建红”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与高秉帅一样,大名县选聘到村任职的大学生还有354名,而第二批293名大学生也将在下个月到村任职。

从去年开始,该县启动“村级班子大学生培育计划”,选聘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的大学生回村担任党务、村务工作者,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新理念、新视野,为乡村注入发展活力。县委组织部四级主任科员靳兆森告诉记者:“这些怀抱理想、学识扎实的青年才俊虽然到村工作时间还不长,但已经在基层治理、产业发展、服务民生等方面展现出较强的能力,发挥出了积极作用。”

一方面让年轻高素质人才在农村建功立业,另一方面大名县还充分挖掘“银发”力量。靳兆森说:“离任村党组织书记拥有熟悉村情民意、治理经验丰富、群众威望高等独特优势,也是重要的‘人才’。”基于此,该县通过个人申请、村级推荐、乡镇审定、县级备案等环节,组建了由118名离任农村党组织书记组成的“银发智囊团”,覆盖全县20个乡镇。“银发智囊团”成员曾经在村里平均任职年限超过10年,在智囊参谋、纠纷调解、传帮带教等方面经验丰富,目前已在当地基层治理工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果说选强用好乡村带头人是“软件”建设,那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就属于“硬件”,两者缺一不可。大名县从2023年起,按照“立足实际、注重实用、适度超前”原则,对全县乡村两级阵地进行统一规划、集中攻坚。两年来,新建乡镇党群服务阵地8个、改造提升12个,新建、提升村“两室”588个,占总村数的90.3%,全县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实现质的跃升。

“消薄公司”激活共富密码

“‘消薄公司’是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公司的简称,也是我们大名各乡镇成立的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的形象称呼。”县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二级主任科员王士坤说。

原来,为提升全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质效,全面消除年收入低于10万元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大名县自去年开始,在每个乡镇成立了一个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各村通过入股的方式向该公司注资(集体经济薄弱村通过向银行贷款方式获取初始资本),公司投资发展获取回报作为薄弱村收益。

成立乡镇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是大名县党建引领农村集体经济改革的一项创新型举措。通过系统性整合县、乡、村三级资源要素,构建“县级统筹规划、镇级主导运营、村级入股参与、市场化专业运作”的协同发展新机制,着力推动集体经济从依赖“输血帮扶”向“造血自强”的根本性转变。

在改革实践中,各乡镇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立足资源禀赋,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

大名县张铁集乡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与鲁花集团签订了1万亩高油酸花生种植订单、与鑫鑫种业合作托管高油酸花生繁种1万亩,预计盈利50万元至80万元,同时推广1300亩优质高粱,自产自销,预计盈利20万元左右。大名县沙圪塔镇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注册了“沙农人家”商标,采用“种植+养殖+电商”发展模式,生产的芝麻系列食品、农家土鸡蛋、香油灯、土蜂蜜等多种产品,在线下和线上市场畅销。

此外,乡镇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在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促进闲置资产再生、发展特色农业、农文旅深度融合、数字电商赋能、特色品牌增值等多方面发挥出显著作用。截至目前,全县20个乡镇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02.7万元,带动村均经营性收入增长35%,全县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616个、占比94.6%。

党群携手打造宜居乡村

每个周五,是大名县农村党员义务劳动的日子。这一天,全县2.1万余名农村党员走进村里大街小巷打扫卫生,宣传引导村民做好房前屋后、自家庭院的环境维护,并帮助本村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开展家庭保洁。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中,大名县构建“党委推动、支部带动、党员先动、党群联动”的立体化工作机制,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带动群众广泛参与,凝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推动乡村环境整治向全域化、精细化、长效化迈进。

近日,记者来到大名县束馆镇西束馆村,看到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镇机关干部、环卫工人与村内群众手持铁锹、扫帚等工具,对道路边沟、杂草、垃圾展开集中清理。经过两个小时的辛勤劳动,道路边沟变得干净整洁,村内面貌焕然一新。

连日来,束馆镇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定期组织镇机关干部、村“两委”成员带头开展重点片区卫生整治。该镇以“严查严改、奖惩分明”为导向,在全镇开展“党员先锋户”“文明商户”评选活动,通过树立先进典型,激发党员和商户的示范作用。束馆镇党委书记王宏兴说:“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评选活动,不断完善奖罚机制,吸引更多党员、商户和群众积极参与,实现乡村从‘一时美’向‘常态美’转变。”

大名县建立了“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群众包区域”的三级责任体系,推行“网格化”管理,由村干部、党员、保洁员、公益性岗位人员担任“网格员”,负责所包片区的环境管理。

在这样的责任体系设计下,更多的乡镇“动”起来了:西未庄乡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及群众,对村庄道路、沟渠河道、房前屋后等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清理,累计清除存量垃圾2万余立方米,并建立常态化保洁机制,通过增加清运频次实现垃圾“日产日清”;埝头乡打造“菜园+果园+花园+休闲广场”复合功能空间87处,该乡东马陵村深挖历史文脉,建成“马陵之战文化墙”,成为一处特色文化景观。

随着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深入推进,一个个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村庄焕然呈现。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王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