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果连锁零售第一股”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在回应“水果太贵”时,因“我们不会去迎合消费者”“在教育消费者变成熟”等视频言论引发争议。
余惠勇表示,“我认为商业就两种,第一个,利用消费者的无知,第二个教育消费者成熟。像百果园这么多年都走在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我们不会去迎合消费者。”
一直以来,“高端”都是百果园的显著标签。在消费者看来,花钱消费是为了获得商品和服务,而非来接受“教育”,在百果园水果价格偏高的情况下,如此言论更显傲慢。尽管百果园事后解释是断章取义,想强调对高品质的坚持,但消费者并不买账。
营收跌回百亿下,“教育消费者”言论雪上加霜
要说“教育消费者”的典型,李佳琦绝对榜上有名。当粉丝抱怨79元的眉笔太贵时,他反问“哪里贵了?有时候要找找自己的原因,这么多年了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这种指责“衣食父母”的行为,使其口碑一落千丈。
钟薛高曾因“高温不化”和“雪糕刺客”引发争议,钟薛高创始人林盛也曾因“他就是那价格,你爱买不买”的傲慢言论激化了矛盾。虽品牌方称是恶意剪辑,但消费者抵触情绪爆发,钟薛高陷入经营危机。如今林盛评价百果园时称“永远不希望再有任何企业成为第二个钟薛高”,网友认为是“难兄难弟”的“抱团取暖”。
从百果园的财务数据来看,其经营状况不容乐观。2021至2023年百果园发展态势相对较好,2021年营收成功突破百亿门槛,达到102.9亿元,2022年进一步增长至113.1亿元,2023年微增至113.9亿元。2021年净利润实现2.30亿元,2022年攀升至3.23亿元,同比增幅达40.35%,2023年虽增速放缓,但仍保持增长态势,增至3.62亿元。
进入2024年,百果园业绩陷入扭盈为亏的局面,实现收入102.73亿元,同比减少9.8%,营收规模回落至百亿以下;净利润由2023年的盈利3.62亿元转为2024年净亏损3.86亿元,同比降幅高达206.72%,业绩承压明显。
根据此前发布的盈利预警公告可知,百果园业绩亏损原因,一是2024年下半年因国内消费疲软,调整产品组合并降低毛利率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二是鼓励加盟商从高租金门店迁至低租金优质门店;三是执行“高品质水果专家与领导者”新战略,通过门店翻新、营销活动及聘请品牌大使等提升品牌认知度,导致开支增加。
快消行业分析师康定平表示,这几年,消费趋于理性,消费者更加青睐性价比高和质价比高的产品,而百果园的产品定价过高,但品质却不能与其价格匹配起来,业绩暴雷也就顺理成章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应该着力于顺应消费趋势,积极地重塑资本信心。
好水果本就贵”,高价低质惹争议
“想给顾客留下一个便宜的印象是很容易的,因为不同的品质差别太大了,哪怕外观同样的水果,有时候(价格)差到四五倍,而且便宜的水果是供大于求,真正好的水果是供不应求,也是它贵的一个原因。”余惠勇在视频中指出。
余惠勇还指出,“我们想告知消费者,最后是消费者自己的选择,但如果消费者不知情时,实际上他们是无从选择的,只能选择便宜,只能看价格。一方面我们认为还有空间,在成本上继续优化,能否以再低一点的价格供应给顾客,但百果园绝不在品质上做让步。除非直接换品相,把品质做差一点,价格便宜点,这不是我们要走的路。”
一直以来,“高端”都是百果园的显著标签。消费者反映,百果园的水果价格过高,性价比不高。百果园门店也多次被曝光存在水果品质问题,如腐烂水果切块售卖、以次充好等。与其“高端定位”和“高价策略”相矛盾,百果园也开始受到消费者质疑。
如今,水果零售行业新态层出不穷。生鲜电商低价且味道与百果园差不多,对百果园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此次余惠勇“教育消费者”的言论,无疑是在百果园本已严峻的市场形势下,又添了一把火。
当前消费环境下,消费者对于价格和品质的敏感度越来越高,他们更希望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优惠和优质的产品服务,而不是来自企业的“教育”。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消费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就像水与舟的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应是平等和尊重的,而非企业高高在上地“教育”消费者。
经济学者、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在消费者心中,商家与自己是买卖对等的关系,而教育一词天然带有“上位者对下位者”的俯视感,瞬间把百果园放到了老师、消费者放到了学生的位置。当下消费者最在意的是被尊重和选择权,一句“我们不会去迎合”直接否定了个人品位与判断力,等于告诉消费者“你不懂”“听我的”。除此之外,视频在公共舆论场被二次剪辑、病毒式传播后,脱离了原本可能存在的内部培训或行业论坛语境,情绪被放大,“我个人认为,消费者不是反感‘教育’本身,而是反感‘被居高临下地教育’。”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