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乌镇南栅老厂房“潮变记”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杨薇通讯员费玉婷

从炉火熊熊到潮流涌动。这个夏天,乌镇南栅的沈亦昌冶坊,这座曾炉火映天、铁器铿锵的“乌镇锅厂”,以“南栅南艺术街区”之名全新亮相。

昨天,记者来到南栅南艺术街区,穿过烟火氤氲的南栅老街,一条小巷后藏着“新天地”,一头是黛瓦白墙的古朴,一头是潮范十足的现代,艺术街区的“双面气质”就此铺开。

南栅南艺术街区的选址自带“人文地理”优势,背靠充满生活气息的南栅老街,面朝静静流淌的大运河,夜幕降临后,后备箱手作透着暖光,美术馆作品传递思想,木屋市集飘着烤串与水果茶的香气,舞台剧场不时传出悠扬乐声,现代艺术打卡点更成了年轻人定格美好的“心头好”。

“每次来都有新内容,像开盲盒!”周边居民陈娟娟的感叹,道出了街区的独特吸引力。自8月1日试营业以来,街区日均接待人数超2000人次,周末高峰更是突破3000人次,人气持续攀升。

醒目的大红门牌上,一个厚重的“南”字格外吸睛,既标注了街区的地理位置,也暗含着对江南文化、南栅老街的致敬。尽管仍处试营业阶段,部分业态还在装修,但已开业的泰乌里融合菜餐厅与张大酥非遗酥点,早已圈粉无数。

泰乌里的主理人高英英,是乌镇家喻户晓的“老熟人”,她不仅是当地首批民宿老板娘,还经营着人气颇高的村咖。此次跨界打造融合菜餐厅,源于对故土的深厚感情。“在乌镇做了这么多年生意,攒下了一群信任我的老顾客,也想把泰式风味和本地特色结合起来,给大家带来新惊喜。”试营业期间,各大平台的美食博主慕名而来,小小的店铺里,一拨又一拨游客寻味而至,热闹非凡。

紧邻泰乌里的张大酥,未近先闻扑鼻甜香。新鲜出炉的酥点造型精致、层次分明,咬一口便“酥到掉渣”。店员介绍,未来这里还将深挖乌镇特色,推出融入江南水乡元素的酥点伴手礼,让游客能把“乌镇味道”打包带回家。

目前,园区里的日式烧烤店、中餐厅、中式茶馆、咖啡店等正在紧锣密鼓地装修中,预计9月中旬可以装修完毕。

街区的火爆,有其自身的特点。“以往很多文创园区局限于‘园区’概念,市民参与感不强。我们特意打破围墙,打造情景式体验街区,就是想让更多人沉浸式感受文创给生活带来的新鲜活力。”街区运营总监钱海解释道。这背后,是一场针对“夜生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乌镇,人们常为感受宁静的水乡生活,但随着年轻人越来越多,对夜生活的需求也在提升。”钱海坦言,乌镇景区内外有规模的夜市不多,南栅南的出现,将成为年轻人的夜间据点。

街区延续着“反套路”思路,不靠摊位数量取胜。每天傍晚,摊主们陆续到位,咖啡、文创、手作摊位一字排开,没人高声吆喝,却自带松弛感;旧厂房墙边,有人弹起吉他,灯光缓缓亮起,没有刻意营造的“秀场感”,满是生活的烟火气。摊主小顾对此感受颇深:“短短两周,我的手工小摊收入从50元涨到了500元!”她每天下午2点半就开车赶来准备,“下午4点半就有人来赶夜市,看着人气越来越好,我的干劲也越来越足。”

这里的“夜”,讲究节奏而非喧嚣,白天是充满文艺气息的市集,夜晚则变身微醺露台、表演舞台。年轻人来这,不是“看热闹”,而是“参与其中”,有人随音乐轻轻哼唱,有人为脱口秀开怀大笑,有人和NPC趣味互动,不知不觉就待到了深夜。

更难得的是,南栅南运营团队是土生土长的乌镇团队。他们不外包、不走传统招商流程,从策划到落地全由“自己人”上阵,既是内容策划者,也是主理人,甚至是社群里和顾客聊天的“客服”。正如他们所说,“我们自己就活在这片生活里。”

盘活老厂房、培育新业态,让老旧空间迸发新活力。文化是城市空间的根与魂,深挖南栅南的百年冶铸底蕴,用现代潮流元素催化文商旅融合,不仅让老锅厂留住了历史风貌的“形”,更让它焕发出了适配当下生活的“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