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阿拉善8月16日电(记者刘宏章实习生王晓春)8月14日,在“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周年之际,阿拉善巴丹吉林沙漠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中心在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镇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巴丹吉林沙漠的保护工作迈入了全新阶段。
巴丹吉林沙漠总面积4.92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三大沙漠和第二大流动沙漠,拥有世界最高的固定沙山、最密集的沙漠湖泊和最广阔的鸣沙区域。其独特的地质地貌和生态系统,不仅是大自然历经亿万年雕琢的杰作,更具有无可替代的美学价值和科研价值。2024年7月26日,“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我国世界自然遗产中没有沙漠类型的空白。
阿拉善巴丹吉林沙漠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中心成立后,将秉持“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承担起巴丹吉林沙漠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和管理重任。
据悉,在未来工作中,阿拉善巴丹吉林沙漠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中心将联合旅游部门,依据沙漠生态和景观价值精心规划旅游线路,将沙漠年接待量控制在生态承载力内,推广“不留痕迹”旅行理念,引导游客文明出行。同时,将与科研机构紧密合作,配备气象、生态、水文等各类监测设备,利用“人工巡护+无人机巡护”的方式,全方位对世界自然遗产地实施保护和监测,为沙漠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此外,该保护中心还将推动相关立法工作,制定《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管理办法》,为遗产保护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让“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这一世界自然遗产实现永续发展、绽放持久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