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95年,苏武在羊棚外睡觉,突然,他感觉到身后钻进了一个温暖的身体,一个女子的手轻轻搭在他的腰间。苏武愤怒地喝道,“我堂堂大汉使臣,岂能与你苟合!”不料美女反问:“大人,你还想回汉地吗?”...... 苏武出生在前140年,西汉京兆杜陵一个官宦家庭。他的父亲苏建是代郡太守,曾多次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立下战功被封为平陵侯。苏建有三个儿子,苏武排行第二,上有哥哥苏嘉,下有弟弟苏贤。苏家世代为官,苏武从小接受严格教育,成年后凭借父亲的荫庇进入朝廷担任郎中,负责宫廷侍卫事务。后来他逐渐升迁,先任栘中厩监,管理皇家马厩。汉武帝时期,汉匈关系紧张,苏武参与过边境事务。天汉元年,前100年,匈奴且鞮侯单于即位,释放汉使以示友好。汉武帝派苏武为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携带厚礼护送匈奴使者归国。苏武率领百余人出发,抵达匈奴王庭后呈上礼物。 出使过程中,副使张胜私下结识虞常,后者不满降将卫律,密谋劫持单于母阏氏。事情败露,虞常被捕,张胜投降,苏武试图自杀未遂,被匈奴人囚禁。单于命卫律劝降,苏武拒绝,后被流放到北海边牧羊,条件是公羊产羔才可归汉。北海地区冰雪覆盖,风沙肆虐,苏武在那里掘食野鼠存粮,持节牧羊,坚持多年。他的羊群无法繁殖,生活极其艰苦,但苏武始终没有屈服。 公元前95年,苏武在北海牧羊数年后,一个匈奴女子发现了他。她来自附近部落,被单于派来监视苏武,但提供了食物和陪伴。苏武起初拒绝,但日子渐长,两人关系亲近,最终结为夫妻,生下儿子苏通国。一家三口在北海生活,苏武继续牧羊,女子带来补给。时间推移,苏武与这位女子共同面对严寒,维持基本生存。苏通国出生后,成为他们生活的焦点,但苏武始终持有汉节,没有忘记使命。这个事件在史书中记载简略,却反映出苏武在极端环境下的现实选择。他没有公开此事,直到后来归汉。 十九年后,前81年,汉匈和好,汉使要求释放苏武。单于同意,但不允许其匈奴妻子和儿子同行。苏武别离家人,只身归汉。抵达长安后,他须发尽白,先拜谒武帝园庙。汉昭帝拜他为典属国,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赏钱二千万,田二顷,住宅一处。苏武回汉时,随行仅九人,其他人多已亡故或留匈奴。 次年,苏武长子苏元牵涉上官桀谋反案,被处死。苏武因此免官,罢职家居。汉宣帝即位后,复召苏武,赐羊酒,并询问子嗣。苏武告知有子苏通国在匈奴。皇帝派使者携金帛北上,赎回苏通国,封为郎官。苏通国抵达长安后,在汉廷为官,继承苏家事务。其母留在匈奴,再未相见。苏武晚年任右曹典属国,每月入朝,赏赐分给亲友,家中无余财。 苏武在匈奴凡十九年,从壮年到晚年,经历无数磨难,却始终保持对汉朝的忠诚。他的故事流传后世,影响深远。苏武于神爵二年,前60年去世,享年八十。汉宣帝赐谥曰壮,葬于平陵,并将其画像置于麒麟阁,列为十一功臣之一,名次依官位排最后。苏通国继续在汉朝任职,维持家族延续。 其实,苏武的经历告诉我们,历史人物不是铁板一块的英雄,他们也有普通人的需求和无奈。在北海那种地方,娶妻生子可能是唯一活下去的办法,但他的忠诚没变。这件事在正史上提得不多,却很真实。想想看,一个大汉使臣,在敌营坚持十九年,还带回了一个混血儿子,这得有多大的韧性。单于那些人想逼他投降,结果反倒让他成了传说。苏武的儿子苏通国,后来在汉朝混得不错,但母亲一辈子留在匈奴,这结局挺唏嘘的。 苏武出使时四十岁,归来近六十,中间的苦谁能体会?挖鼠洞找吃的,羊群不生羔,日子一天天熬。匈奴那边派女子监视,结果成了他的伴侣,生了孩子。这不是浪漫故事,而是生存现实。史书没细写过程,但点到为止,我们能猜到那种孤独。苏武没美化自己,归汉后也没大肆宣扬这段,就这么低调过日子。他的兄弟苏嘉和苏贤,也在朝中任职,但没他这么出名。 回想苏武的父亲苏建,当年随卫青打仗,封侯立业,给儿子铺路。苏武兄弟三人,都靠这个起步。苏武当郎中时,估计每天在宫里站岗,挺枯燥的。后来管马厩,升中郎将,出使匈奴。本来是外交任务,谁知卷入内部争斗。张胜那家伙投降了,虞常被杀,苏武差点自杀。单于想收买他,用各种办法,地窖关押,没吃的喝的,苏武啃雪毛毡活下来。匈奴人觉得他像神仙,才流放到北海。 北海不是海,是贝加尔湖那边,荒无人烟。苏武牧的都是公羊,单于故意刁难,说生羔才放人。于靬王给他点吃的,后来死了,羊马被偷,又穷了。李陵劝降,苏武不听,两人还哭了场。常惠那些随从,分散安置,后来帮他传消息。汉朝几次要人,匈奴说死了,常惠编雁传书的故事,才戳破谎言。苏武归来,昭帝赏他官职,可谓苦尽甘来。 苏元死后,苏武一度失业在家。宣帝上台,又召他回去。问起子嗣,苏武才说匈奴有儿子。使者带金银去赎,苏通国回来了,当郎官。苏武晚年分赏赐给亲友,家里不剩啥,挺清廉的。画像上麒麟阁,他排最后,但名气最大。苏通国继承家业,祭祀祖先,忙活汉匈两边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