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未来网
今年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下简称“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的日子。二十载春秋流转,“两山”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不仅激发了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也助力绘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图景。
我国一直是绿色发展的坚定“行动派”。在内蒙古兴安盟,充满异域风情的边陲小城阿尔山辖区内森林覆盖率高达80%以上,绿色植被率高达95%,实现了从过去“靠山吃山”到“养山致富”的转变;蜿蜒432.5公里的长江江苏段串联起南京、镇江等8个设区市,从岸线资源保护到江豚保护,从船舶污染防治到防洪工程,共同谱写新时代的“一江清水、两岸葱绿”的长江之歌;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长达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在于田县全线合龙,这条宛如“绿色丝带”的屏障,将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紧紧环抱……这些遍布祖国大地的绿色实践,正共同编织着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为大美中国厚植了浓郁的绿色底色。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近年来,我国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低碳转型,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例如,截至今年4月底,我国的风电、光伏合计装机突破15亿千瓦,超过火电装机,清洁能源占比提升;今年1至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69.9万辆和560.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2%和44%,新能源汽车已然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的“新引擎”;国铁沈阳局积极推动“一单制”“一箱制”发展,助力“公转铁”“公转水”等多式联运模式提质增量,为绿色低碳发展贡献“铁力量”,助力降低交通运输的能耗和污染。我国正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力,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爱护环境,人人有责。城市里绿树成荫,乡村山野参天古树苍劲,葱葱绿色妆点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在“世界地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日”“全国生态日”等一系列主题宣传活动中,全民参与的氛围,彰显了人们对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日常生活中,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自带环保袋减少塑料使用、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等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自觉选择……人人参与生态守护的点滴行动正汇聚成磅礴力量,让美丽中国建设迈出新步伐。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二十载岁月悠悠,“两山”理念引领着华夏大地的绿色“蝶变”,让我们携手“织绿”,共同创造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家园。(文字:姜川;AI漫画: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