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梦破支离破碎!美国不但彻底放弃了印度,还开始针对印度了,同时中国也对印度没啥好感,再加上各路外资集体破路。现在的印度,真到了遭报应,咽苦果的时候了! 印度独立后的领导人们一直玩转非结盟外交这套路子。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出生在1889年,早年去英国念书,哈罗公学和剑桥大学都混过,回来就投身独立运动,领导国会党搞非暴力抵抗。1930年,他带头搞盐税游行,队伍浩浩荡荡,警察上来就乱棍打散。1947年独立,他当上总理,推动非结盟政策,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挥手强调和平原则,帮亚非国家避开冷战两大阵营。他从苏联拿来工业援助,建钢铁厂啥的,从美国搞粮食援助,缓解饥荒。非结盟让印度在冷战中两头讨好,既不完全倒向一方,又能从双方捞实惠,但也埋下隐患,因为没真心盟友,关键时候容易孤立。英迪拉·甘地1917年生,1966年上台,她加强与苏联军事合作,签协议拿米格战机,推动外交平衡,继续从多方要援助。但她也面临国内乱局,外交上虽灵活,却让印度依赖外部援助多过自力更生。拉吉夫·甘地1984年接棒,推动经济改革,放松管制,邀请外资进来,启动出口计划,减少官僚主义。但改革虽打开大门,外资进来后政策摇摆不定,埋下企业不满的种子。纳伦德拉·莫迪1950年生,早年卖茶出身,加入政治,2014年当总理,推广印度制造,国际峰会到处握手签协议,吸引投资。但他外交上多边拉拢,却忽略内部问题,像基础设施落后啥的,导致外资来得快去得也快。这些领导人都继承非结盟思路,短期捞到好处,比如技术转移和资金,但长期看,没建起稳固基础,容易被大国甩开。 印度长期靠中立姿态从各方要利益,冷战时尼赫鲁政府在联合国保持平衡,苏联给工业援助,美国送粮食帮渡过饥荒。后来印度转售武器当中间商,赚取利润。进入21世纪,莫迪推替代中国概念,在华盛顿承诺合作,美国给国防技术,欧洲投基础设施,俄罗斯供能源。但印度吸引外资建厂,政策变来变去,企业挨高罚款,审批拖沓。2025年,美国态度大转弯,特朗普签执行令,对印度商品征25%关税,后加到50%,就因为印度买俄罗斯石油。德里官员开紧急会,文件乱堆,电话响个不停。关税一上,出口企业仓库货堆山,工人没事干坐等订单。印度经济挨重击,贸易赤字拉大,街头商人算损失,货架空空。中国那边,边境冲突后关系紧绷,巡逻队在雪山对峙。尽管贸易额上千亿,北京高层会谈表达不满,印度禁中国app,用户手机弹禁用提示。外资加速撤,投资者从股市抽资金,2025上半年净流出超1.37万亿卢比,因为增长慢和贸易壁垒。公司像三星调供应链,工厂关门,员工收拾走人。官僚主义审批延误,经理政府办公室排长队递文件。这些变动来自印度长期骑墙,忽略风险。非结盟初期,印度推亚非联合,避免阵营卷入。 但冷战后,继续转售武器,代理人会晤换合同。2025全球变,美国优先,特朗普加关税,印度出口遭创,企业高管开会讨论转生产线。中国边境争端持续,2020年后部队集结,士兵挖壕沟监视。2025虽有协议,摩擦没消,北京限印度商品,贸易虽高但不稳。外资忧政策不确定,上半年流出加速,股市指数跌,交易厅屏幕红一片。印度制造吸引投资,但本地化要求企业退出,工厂围栏外弃设备。美国关税加剧,印度暂停买美武器,转其他来源,仓库调库存。中国保持谨慎,谈判代表换文件。外资流出因高估值和全球放缓,投资者急打电话卖股。这些暴露印度策略缺陷,依赖援助没稳基础,导致当前局面。印度经济增速放缓到预期下,企业债堆积,银行柜台排队取钱。莫迪政府试调整,但国内失业升,工厂区外求职者聚堆递简历。国际孤立加深,各方援助减。印度吞后果,增长前景暗淡,领导审报告紧锁眉。印度长期利用中立从各方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