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曾有专家认为:一旦放开二孩政策,育龄妇女将会多生育9700万个孩子!可是二孩政策

曾有专家认为:一旦放开二孩政策,育龄妇女将会多生育9700万个孩子!可是二孩政策放开八年,结果却一年比一年少! 说起中国人口政策,得从马寅初这个人讲起。他1882年出生在浙江嵊县一个商人家庭,早年进上海圣约翰大学念书,后来去美国留学,拿了经济学博士。回国后,他先在浙江大学当校长,后来调到北京大学主持工作。新中国成立初期,他推动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那时候中国人口每年净增上千万。他走访多个城市,记录家庭孩子数量,回来后起草《新人口论》,建议夫妇生两个孩子最好。这份论著系统论述了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用1953年普查数据说明人口增加速度,如果不控制,资源跟不上。他强调人口多是负担,提倡节制生育,实行计划生育,最重要的是普遍避孕。面对反对,他多次在会议上强调调研数据,推动政策讨论。他的观点影响了后来的人口政策演变,从独生子女到二孩三孩。马寅初不是一上来就谈人口的,早年他研究经济,担任过多个大学校长,推动思想改造运动。1957年《新人口论》发表后,引起广泛讨论,但也遭批判,他坚持自己的看法。后来他被解除职务,生活陷入困境,但1979年得到平反,恢复名誉。他晚年在北京大学备受尊重,1982年逝世,享年100岁。马寅初的贡献在于早早指出人口增长与资源矛盾,这在当时是前瞻性的。 转到二孩政策这事儿,2014年一些人口专家估算,潜在生育二孩的夫妇有9000多万对,一旦政策调整,这些夫妇会多生9700万个孩子。专家翟振武在论文中预测,出生峰值可达4995万,生育率升至4.5。他们认为,生了一个孩子的15-49岁妇女有1.52亿,60%-70%有生二孩意愿。2015年末,中央决定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所有夫妇可生两个孩子。政策刚出,大家议论家庭计划变化。2016年出生人口升至1786万,二孩数量占一半以上。2017年出生人口1723万,虽略降但高于政策前。从2018年起,出生人口降到1523万。2019年1465万,2020年1202万,受疫情影响。2021年1062万,2022年956万,2023年902万。2024年954万,略有回升。八年累计出生远低于预测,因为生活成本高,教育住房支出大,许多家庭选择少生。专家承认早期预测偏高。说实话,当年预测9700万新生儿,现在看完全没影儿。二孩政策实施后,二孩占比从2013年的30%升到近年50%左右,但整体出生率从2016年的1.7降到2022年的1.08左右。人口老龄化加速,劳动力短缺问题冒头。大家都知道,现在养孩子开销大,工作压力重,谁还敢多生。从独生子女政策到二孩,政策演变是为了平衡人口结构,但效果不如预期。1973年提出晚稀少,1980年独生子女,2013年单独二孩,2016年全面二孩。这些调整基于人口数据变化。 政策没停在二孩,2021年5月放开三孩政策,夫妇可生三个孩子,并出台支持措施如延长产假补贴。三孩政策旨在提高出生人口,改善年龄结构。但出生人口继续下降,2022年二孩占比38.9%,三孩及以上15%。生育率低到1.15左右。专家认为,三孩政策效果更多在改变人口观念,而非立即大增出生。人口危机临近,生育政策从家庭自主到政府计划,再到逐步放开。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影响深远,推动了人口平衡发展。现在看,他的观点在今天仍有价值。中国人口从1949年的5.4亿到现在的14亿多,政策演变反映了社会变化。从鼓励生育到节制,再到催生,轮回挺有意思。但现实是,年轻一代生育意愿低,经济压力是主因。三孩后,人口预测显示,到2035年总人口达峰13.6亿,然后下降。马寅初晚年翻阅旧作,他的坚持为后人提供了思考人口问题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