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台主持人周小畅发表精日言论,遭到了网友的质疑。这事儿一出来,不少人都觉得心里不是滋味,毕竟他的身份可不是普通网友,而是握着话筒、面向公众的媒体人。 精日言论这东西,往轻了说是拎不清是非,往重了说就是踩了底线。想想看,作为上海电台的主持人,每天对着听众说话,传播的应该是正向的价值观,是能凝聚人心的内容。可发表那些偏向日本、甚至美化其不当历史的言论,这立场就太成问题了。咱们都知道,历史不能忘,那些刻在民族记忆里的伤痛,是每个中国人都该铭记的,作为广电宣传部门的从业者,更得把这点摆在最前面,可周小畅的表现,实在让人看不到应有的立场意识。 这事儿背后,更让人疑惑的是,这样的人怎么能成为媒体的“喉舌”?电台作为宣传阵地,对员工的意识形态教育、立场审查按理说应该很严格才对。毕竟主持人说的每句话都可能影响到听众,尤其是对那些还没形成成熟价值观的年轻人。如果连最基本的是非观、民族立场都守不住,那又怎么能承担起传递正确声音的责任? 单位的意识形态工作到底做没做到位,这得打个大大的问号。是平时的教育流于形式,还是考核把关出了漏洞?要是连自家主持人的言论都管不住,任由错误观点传播,那不仅是对听众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宣传阵地的失守。这种情况要是不及时纠正,只会让大家对媒体的信任打折扣。 说到底,媒体人就该有媒体人的样子。手里的话筒不是随便说话的工具,而是沉甸甸的责任。不管是电台、电视台还是其他平台的从业者,都得先把自己的立场站稳了,把民族大义放在心上,不然就算业务再好,也配不上“喉舌”这两个字。这次周小畅的事,也该给所有媒体单位提个醒:意识形态这根弦,啥时候都不能松。 对于此事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探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