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罗哲文是怎么成为梁思成的弟子的?为何改名? 1940年年末,从昆明随傅斯年的史

罗哲文是怎么成为梁思成的弟子的?为何改名? 1940年年末,从昆明随傅斯年的史语所迁往李庄的中国营造学社发布了一则招录练习生的消息,这一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当地激起层层涟漪,也为一位青年的命运带来了重大转折,他便是罗哲文。 彼时,梁思成等学社核心成员刚从昆明辗转迁至李庄。战火纷飞的年代,学社虽肩负着传承与研究中式建筑文化的重任,但面临诸多困境。事务繁杂,绘图等关键工作急需有人协助,众人商议后决定在当地物色一位有培养潜力的青年学子,加入学社分担工作。 那时的罗哲文叫罗自福,名字就是梁思成改的。尚是一个不满二十岁的毛头小伙,刚从中学毕业,对未来既充满憧憬又有些迷茫。一日,他在宜宾的一份报纸上,偶然看到了一则中国营造学社招聘练习生的启事(只录取1名)。那时的他,对营造学社具体从事何种工作并不知晓,在他朴素的认知里,这或许是一个能让自己继续学习、探索新知识的机会。而看到考题涵盖写字、画画、美术等项目,这些恰好是他所热衷的领域。他自幼便对书画有着浓厚的兴趣,闲暇时光总爱拿起笔墨涂鸦,这些考题仿佛是为他量身定制。于是,他没有丝毫犹豫,欣然前往报考,并且幸运的录取了。 初入营造学社,罗自福如同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在学社这个大熔炉中开始了自己的蜕变之旅。他先是协助刘敦桢抄写、整理文章与插图。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每一篇文章、每一张插图都承载着丰富的建筑知识和历史信息,罗哲文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一笔一划地抄写,认真核对每一个细节,在整理过程中,逐渐对中式建筑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之后,他转而成为梁思成的得力助手,负责资料整理与测绘等关键工作。资料整理工作繁琐而又重要,需要对大量的文献、照片进行分类、归档,以便后续的研究和使用。罗哲文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和聪慧,很快便掌握了资料整理的方法和技巧,将学社的资料管理得井井有条。而测绘工作则更具挑战性,需要他亲自到建筑现场进行测量和记录。无论是古老的庙宇,还是残破的古宅,他都一丝不苟地进行测绘,力求获取最准确的数据。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测绘技能,还亲身感受到了中式建筑的独特魅力。 罗自福他加入营造学社时,正值美、英、苏、中等国携手结成军事同盟,共同对抗德、意、日三个法西斯轴心国。由于青年罗自福的名字与美国总统罗斯福发音相近,这一巧合引发了一系列有趣的故事。营造学社的同仁,以及李庄其他科研机构的人员,甚至包括李庄镇上的百姓,乃至那些光着屁股玩耍的孩童,每次见到罗自福,总会调皮地高呼“罗大总统”。这一略带戏谑的“尊称”,让罗自福既无奈又觉得好笑。后来梁思成就为他改名为罗哲文。 在营造学社的日子里,罗哲文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不断成长和进步。他从一名懵懂的中学毕业生,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建筑学者。这段在李庄的经历,不仅是他个人职业生涯的起点,更是中国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