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算什么专家?颠倒历史,假的文物被你说成真的!”鉴宝大师蔡国声摔了耳麦,怒气冲冲地走了。没想到,全场观众却直呼:“做得好!” 当天,节目组邀请了几位重量级嘉宾,其中包括在文物圈享有极高声誉的蔡国声。他曾在多个国家博物馆和知名拍卖行担任顾问,眼光独到,被不少收藏爱好者视为“定海神针”。 节目录制前,导演特意安排工作人员热情招呼他,并反复强调节目要“有看头、有戏剧性”,但蔡国声当时只当这是正常的节目效果要求,并未多想。 录制中段,一名中年男子抱着一个古色古香的瓷瓶走上台。男子的神情既紧张又兴奋,显然对这件宝物寄予厚望。 按照流程,主持人先是寒暄几句,然后请几位专家依次点评。蔡国声接过瓷瓶,手一沉,眉头立刻微微一皱。 只见他从各个角度细细端详,又用手轻轻敲击瓶身,听着那空泛的回音,心里已有定论——这是一件现代高仿品,釉色虽漂亮,但胎质、工艺、气韵都明显达不到明清官窑的水平。 就在他准备如实说出判断前,旁边的一位“老牌鉴宝专家”却抢先开口,笑容满面地对观众说道:“哎呀,这件可了不得啊! 大家看这釉色,温润如玉,工艺之精湛,可谓极品中的极品!我保守估计,这价值应该在上千万!” 台下顿时一阵惊叹,观众窃窃私语,连主持人也顺势接话,夸得天花乱坠。 就在蔡国声有些诧异之时,那位专家突然微微偏过头,朝他递了个意味深长的眼色——那眼神里,分明带着暗示:顺水推舟,说它是真的,节目效果才好。 蔡国声心头一震,恍然大悟。此前听闻业内有些鉴宝节目存在猫腻,却没想到自己亲眼碰上。 原来,这档节目暗地里有两套剧本——若是遇到真品,就故意说成赝品,让幕后人以极低的价格收走。 而遇到仿品,则故意吹成稀世珍宝,制造噱头,让外行观众为之心动,甚至有人会在节目结束后高价购买。 一时间,蔡国声感到一种职业尊严被践踏的愤怒。他稳了稳情绪,还是决定按事实发声。 只见他神情严肃地说:“我得负责任地告诉你,这是一件现代仿品,胎质、釉面都说明它不可能是古代官窑。不值几个钱。” 话音未落,主持人的笑容瞬间僵住,刚才大力吹捧的那位专家脸色也沉了下来。台下有人小声惊呼,也有人狐疑地看向舞台。 为了挽回气氛,那位专家强笑着说:“蔡老师可能今天状态不太好,这东西我们几个专家意见不一嘛,艺术品本来就见仁见智……” 蔡国声再也忍不住,冷笑一声,站起身,声音透着愤怒:“见仁见智?你是专家还是商贩?颠倒历史,把假的说成真的,把真的说成假的! 观众们信任我们,是为了得到真相,而不是被你们这些人利用当成生意的工具!” 他越说越气,干脆一把摘下耳麦,重重摔在桌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接着,他连看都没看众人一眼,转身大步走下舞台。现场一度鸦雀无声。 短暂的沉默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观众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甚至有人站起来大声喊:“做得好!说真话!”还有人激动地对身边朋友说:“终于有人敢当场揭穿了!” 节目组工作人员显然没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几个场务急忙追出去劝蔡国声,但他头也不回。 随后,这段视频在网络上被录下并迅速传播开来,引发大量讨论。许多网友留言支持蔡国声,称赞他是“行业良心” “敢说真话的硬骨头”。也有人质疑这类节目早已沦为商业炒作的舞台,建议监管部门介入调查。 事后,有知情人爆料,那个拿瓷瓶上台的男子,很可能是节目组安排的托儿,而所谓的“上千万价值”纯属虚构,目的就是为了节目效果和牟取不义之财。 业内人士更是直言,文物鉴定是一门极其严谨的学问,不能被娱乐化到颠倒黑白的地步,否则不仅会误导公众,还会损害文化遗产保护的严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