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针对国民党主席人选,洪秀柱受访时表示,如果真的没有人的话,朱立伦也必须要承担这个重任。 要知道,国民党主席这个位置,可不是随便谁坐都行的。它关系到整个党的走向,能不能在和民进党的较量中占上风,甚至对两岸关系都可能有影响。 但要说国民党里没人想争这个位置,那可就错了。张亚中早就明里暗里表示要参选,他在党内统派里挺有号召力,不少人就认他那股子坚定劲儿。卓伯源也没闲着,他在地方上摸爬滚打多年,基层的情况门儿清,身边也有不少支持者。 还有郑丽文,凭着一张犀利的嘴,在媒体上经常能看到她的身影,也攒了些人气,对主席这个位置也挺感兴趣。 那为啥洪秀柱觉得要是没人,就得是朱立伦呢?难道张亚中他们就真不行?这就得从几个人的情况慢慢说。 先看朱立伦,他在国民党里算是老资格了。以前当过主席,还做过 “行政院长”,这些经历可不是白来的。在党内,各个派系他都能说上话,协调起事儿来也有自己的一套。 国民党这几年派系之间闹得挺厉害,内耗严重,要是有个能把大家捏合到一块儿的人,那可是太重要了。朱立伦在这方面,确实有过不少实战经验。 再说说张亚中,他的统派立场那是没话说,特别坚定。可在现在台湾的政治环境里,这有时候也会变成麻烦事儿。 民进党就喜欢拿两岸关系说事儿,要是张亚中当了主席,民进党保准会抓住这点大做文章,说他太激进,会破坏两岸关系,这样一来,中间那些选民可能就不买账了。 而且张亚中有时候太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太容易听进去不同意见,这对团结党内力量可没好处。 卓伯源呢,他在地方治理上确实有一套,中部县市不少人都认他。但问题是,他的影响力大多集中在中部,像北部那些重要的大城市,知道他、支持他的人就没那么多了。国民党要想在台湾的政治舞台上站稳脚跟,各个地方都得有支持者才行,光靠中部的力量,显然不够。 郑丽文在媒体上挺活跃,说话又直又狠,总能吸引不少眼球。可要说让她来管整个国民党,经验就有点欠缺了。国民党这么大一个党,组织架构复杂,要处理的事儿千头万绪,没有全局观念和强大的协调能力可不行。而且她在基层党员里的号召力,也还差点意思,基层党员不支持,很多事儿都不好推进。 洪秀柱会这么想,其实也和国民党这几年的难处分不开。这阵子,国民党在和民进党的竞争中,输了不少次,不仅丢了执政的位置,在立法机构里也没占到优势。党员们士气低落,支持他们的人也越来越没信心。这时候,国民党太需要一个能带着大家走出困境、重新振作起来的领头人了。 朱立伦走的 “中间路线”,之前有人说他太软弱,但现在来看,说不定这反倒是个优势。中间那些选民,在台湾的选举里可是能起到关键作用的,他们不喜欢太激进的,朱立伦这种温和、务实的风格,可能更对他们的胃口,这样国民党就能多争取些选票。 还有两岸关系这事儿,对国民党来说也是个大挑战。一方面,得守住 “九二共识”,维护两岸和平发展,这是国民党的根本主张,也是和民进党不一样的地方; 另一方面,又得防着民进党给扣上 “亲中卖台” 的帽子。朱立伦在这事儿上说话做事都比较谨慎,洪秀柱可能觉得他能把握好分寸,既不丢原则,又不让台湾民众觉得不放心。 不过话说回来,朱立伦也不是就一定能稳拿这个位置。其他几位参选的,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支持者。张亚中的坚定理念,可能会吸引那些想让国民党大改特改的党员;卓伯源的地方经验,说不定能得到基层党员的认可;郑丽文在媒体上的影响力,也可能拉到一些年轻党员的票。 而且,国民党基层党员其实挺希望能有新鲜血液进来的,他们盼着有新想法、有活力的人来带领党改变现状。这种想法,也可能让选举结果变得不好说。 总的来说,洪秀柱对国民党主席人选的看法,不只是她一个人的想法,更是国民党内部复杂情况和现实难处的体现。朱立伦、张亚中他们几个争这个位置,也不只是个人之间的竞争,更是不同想法、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较量。 最后谁能当选,会把国民党带向何方,还真得接着往下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