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河北新闻网
地点:河北省易县东西水村
背景:东西水村位于易县县城西北方向的狼牙山脚下,狼牙山五勇士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1941年8月,日伪军对晋察冀边区发动秋季大“扫荡”。9月24日,日伪军包围了狼牙山地区。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一团七连负责掩护抗日军民转移,七连六班的五名战士主动承担断后任务。9月25日,他们把敌人引向三面绝壁的棋盘陀顶峰,经过激烈战斗,五人打光子弹后毅然跳崖。他们因这一英雄壮举被誉为“狼牙山五勇士”。
8月6日在易县狼牙山景区拍摄的狼牙山五勇士塑像。河北日报记者田明摄
8月6日,骤雨初歇,狼牙山云开雾散。
站在山脚下的东西水村仰望,一座高塔矗立在群山之巅。红色的塔尖、灰白的塔身,在青山衬托下更显庄重巍峨。来到山顶,抬眼可见塔身正面“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9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它不单纯是一座塔,更是一座精神丰碑。”在纪念塔下,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馆长李芳满怀深情地说。
这座纪念塔背后的故事,为全国百姓所熟知。面对日伪军大“扫荡”,1941年9月25日,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一团七连六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为掩护主力部队和数万名群众转移,将敌人引向棋盘陀绝路。五人与敌人激战5小时,连续打退日伪军4次冲锋,毙伤敌人50多人。他们打光最后一颗子弹,砸断枪支,毅然跳下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牺牲,葛振林和宋学义挂在树枝上,负伤被救。
“当时,我爷爷是东西水村村长及民兵负责人,也参加了这次掩护群众转移的战斗。他常说,是五勇士救了全村人的命。”李芳说,“爷爷曾嘱托我,一定要把英雄的故事讲下去。”
为了铭记英雄,纪念牺牲的3位烈士,1942年,边区军民修建了“狼牙山三烈士塔”,后被日军炸毁。1959年,为纪念五位勇士的壮举,“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在烈士塔原址复建,后因自然原因损坏。如今的这座纪念塔是1986年第三次修建的。
东西水村的老百姓怀着对英雄的感恩之情,参与每一次纪念塔的修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曹艳龙清楚记得1986年那次修建的情景,他说:“那时我13岁,村里像我这么大的孩子也都加入进来了,往山上背砖、沙子和水泥。徒步往返山顶至少要4个小时,有的村民背着150斤沙子,一天往山上运四趟。老百姓对待修塔比对自己家盖房子还认真。”
在东西水村人眼里,这座纪念塔是建在他们心中的英雄塔,意义非同寻常。
前些年,李芳在东西水村等几个村庄寻访抗战亲历者。每每说起五勇士,老人们都有一个相同的举动:颤颤巍巍走到院子里,向纪念塔方向鞠躬。“对村民们来说,这座塔是精神信仰。”李芳说。
如今,这座纪念塔已不仅仅是村民的信仰之塔,还成为更多人缅怀英雄、致敬壮举的红色打卡地。
村口,田润发开的农家院整齐漂亮。他正学着用短视频和直播的形式,把自己的家乡宣传出去。其中,讲的最多的就是狼牙山五勇士的故事。
2015年大学毕业后,田润发回到村里,用新潮的设计装修理念把自家小院打造成了小有名气的乡间民宿。靠着小院的经营收入,他买了汽车,几次扩建了农家院。
走在村里,每次抬头看见山顶的纪念塔时,田润发都会满怀感激和敬意:“勇士们保护了祖辈们的安全,也带给我们乡村振兴的勇气和力量。”
南北狭长的东西水村,类似的农家院有60多家。各色农家院门口的招牌上,烤全羊、铁锅炖柴鸡、拌时令野菜等特色美食令人垂涎。在这里,游客不仅能品尝农家菜,还能参与果品采摘,尽享田园之乐。
“每逢节假日,家家生意红火。我们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特色村。”曹艳龙说,“通过红色旅游带动,村民年人均纯收入早就过了万元。大家修房子,换汽车,过上了好日子。”
“对英雄最好的纪念,就是让村民的日子好起来。”曹艳龙说,山顶的纪念塔矗立在那儿,就好像英雄们在注视着东西水村,期盼、鞭策他们把家乡建设得更好。
村子中心,投资300多万元打造的28间新民宿已经封顶,正在进行内部装修,预计年底前正式营业。
曹艳龙说:“新民宿配了中央空调、智能马桶等。我们还成立了民宿合作社,对新民宿进行全新管理。”
最近,曹艳龙和村干部们还谋划把村南的狼牙山五勇士主题公园进行升级完善,走差异化红色旅游路线。“引进登山索道和山地滑车等项目,让游客在感悟狼牙山五勇士精神的同时,夏季能戏水,冬季赏冰雪,为村里旅游消费带来新流量。”曹艳龙说。
从纪念塔处俯瞰,东西水村景色秀美,错落有致的红顶、蓝顶村舍如同一条丝带沿着山势蜿蜒而下,一片安居乐业、欣欣向荣景象。“若五勇士能见到今日这般人间烟火,一定会感到欣慰!”李芳说。(河北日报记者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