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妇女报
退役后的龙吉克在巡边路上为驻地警察上党课。
受访者供图
龙吉克一家人合影。受访者供图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王江平
“现在是旺季,来旅游的人特别多,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在守好边护好边的同时,我现在更要做好导游的角色,除了介绍美丽家乡的人文地理外,更要讲好家国情怀。”8月9日,随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县)义务护边员龙吉克·卡德尔声情并茂的讲解,家族四代人戍边卫国、守边护边,70余年赓续传承的故事也呈现在众人面前。
“没有祖国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我们要永远跟着共产党,守好边、护好防。”龙吉克深情地说。
“用生命来守护祖国边境线”的家训熠熠生辉
龙吉克·卡德尔是塔吉克族,今年63岁,2008年从部队退役。龙吉克·卡德尔从小便牢记着“子孙后代要用生命来守护祖国边境线”的家训。在自主择业时,他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机会,选择在帕米尔高原的千里边防线上当一名义务护边员,沿着爷爷、大伯、父亲的守边足迹,担负起护佑一方百姓的责任。
守边护边在一线,龙吉克·卡德尔逐渐探索建立“随队实践教学和定期集中教学”培训模式,培养了素质过硬的护边队伍,多次帮助边防官兵处置越境的不法分子,维护边防稳定。2019年,龙吉克·卡德尔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称号。
四代人,一辈子,一件事,这是一个家族对祖国的赤子之心,在70多年的接续传承中把国之大爱写在巡边护边的每一寸国土上。
“我最喜欢的歌曲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喜欢看的电影是《冰山上的来客》。”龙吉克的父亲是1963年拍摄的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主人公阿米尔的原型。他听着这首歌、看着这部电影长大,并沿着父亲的足迹一路前行。
“塔县曾是古丝绸之路要隘,过去屡屡遭受土匪袭扰,爷爷阿布力克木只好带着家人在山里东躲西藏。”龙吉克说,“后来,这里解放了,要隘安宁了,生活也平静了。年事已高的爷爷当起了业余守边人,协同守边部队守护帕米尔高原。”
作为卡德尔家族第一代护边人,阿布力克木立下家训:“所有子孙后代一定要爱国守边,跟着共产党走。”1949年9月,响应起义号召,龙吉克的大伯随有关部队整编加入了解放军,驻守在喀什和喀喇昆仑山的和田,守护着新中国西南大门的千里边防。
“我哪儿也不去,就守在这儿。”1966年,龙吉克的大伯退役,转业到本地工作,继续守护着帕米尔高原。1952年,龙吉克的父亲卡德尔·阿布力克木也穿上了军装。他结束了中央民族学院的学习,回到边防三团,扛着钢枪,踏上了帕米尔高原。
直到后来走进帕米尔高原边防哨所,龙吉克才知道,还有一部叫《在帕米尔高原上》的电影,记录着他父亲与战友坚守边防的感人事迹。
1962年,卡德尔·阿布力克木主动请缨,参加了边境战争。他说:“我要上前线,到前线才是战士,才是保家卫国。”在一次侦察敌情时遭遇伏击,卡德尔·阿布力克木被打伤了腿,仍带伤完成侦察任务,荣立一等功。因在边境情报工作突出,他被誉为帕米尔高原的“活地图”。
1974年,在边防哨所工作了22年的卡德尔·阿布力克木转业,与哥哥一样,也没有离开塔县,一直穿着心爱的绿军装,继续奔走在几百公里的边境线上。1995年,退休后的卡德尔·阿布力克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到他曾经战斗过的边防站“勒石”,在一块三人合抱的大石头上刻上一颗五角星,下面刻了一首诗:“部队地方四十年,心甘情愿感谢党,望我子孙跟党走,信念永远不变心。”
一代接一代坚守边防
“参军去!龙吉克。”1979年,卡德尔·阿布力克木毫不犹豫地到人武部为儿子龙吉克报了名。17岁的龙吉克很高兴,他沿着祖辈和父辈的足迹,走上帕米尔高原,走上边防哨所卡拉库里高地。
在武警新兵连9个月的艰苦训练和生活中,龙吉克表现突出,很快入了团,当上了副班长、代理班长。1980年,龙吉克来到柯克亚武警边防派出所。这里是高原戈壁,冬天只有白菜、萝卜、土豆,夏天吃腐菜、烂菜,由于缺乏维生素,战士们的手、口都开裂了。他不断在心里告诉自己:“你是军人的后代,再苦也得挺得住、守得住!”从排长、参谋到教导员、大队党委副书记,在部队的30年里,龙吉克秉承前辈遗志,坚守在祖国千里边防线上。他和转场的牧民同吃、同住、同乐、同守、同走,这“五同”让他成为边防牧民的知心朋友。
龙吉克有两个儿子,与他一样,从小生长在军营里。他们在耳濡目染中知道军人很艰苦,也很光荣。2003年,大儿子阿布都贾米毕业。龙吉克试探着问儿子:“毕业了想干什么?”“当兵!”大儿子脱口而出。龙吉克拍拍儿子的肩膀,像当年父亲问他一样,又问:“到哪儿当兵?”儿子抬起头,坚定地望着父亲说:“你、爷爷和爷爷的爸爸都去过卡拉其谷,我也要去!”“阿米尔,冲!”龙吉克幽默地说。随后,大儿子去了帕米尔高原的武警提孜拉甫边防派出所,成了卡德尔家族第四代帕米尔高原上的护边人。
2007年,小儿子肖贡尼也毕业了。“阿爸,我也要去当兵。”龙吉克心里很高兴,还是试探性地问:“你哥哥去当兵了,你就做点别的吧?”“你们都能去,为啥我就不能去?”小儿子倔强地说。于是,龙吉克又把小儿子送进了帕米尔高原武警塔合曼边防派出所。
龙吉克的两个儿子先后走上武警边防派出所副所长岗位。2019年,武警公安边防部队转隶地方。按照政策,他们可以在大城市找到一份舒适的工作。然而,两个儿子也和祖辈、父辈一样,做出了同样的选择:跟着大部队,继续守在帕米尔。
在龙吉克一家的影响下,村民们的爱国护边意识特别强。一次,有几个外逃分子企图从一个村子越境,被放牧的牧民发现,立即报告给广大村民。村民们从四面八方奔跑过来,把他们团团围住,并将他们送到300多公里外的叶城县公安局。“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很多。”龙吉克感慨万分。
截至去年年底,龙吉克家族已先后走出50余名党员、20余名军人及警察和70余名护边员。龙吉克·卡德尔一家守边护边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传唱,是帕米尔高原上的戍边佳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