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抗战中,八路军4团把团部放在地主孟国标家中,大家进进出出,孟觉得很麻烦。部队临开

抗战中,八路军4团把团部放在地主孟国标家中,大家进进出出,孟觉得很麻烦。部队临开拔那天,他竟去告密,最后导致团长在突围中牺牲,部队损失惨重。 1939年寒冬,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决定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当八路军团长许佩坚选择在地主孟国标家设立团部时,他绝不会想到,这个”方便”的选择竟埋下了致命伏笔。几个月的”打扰”让孟国标心生怨恨,当部队即将撤离的消息传来,他做出了一个令人发指的选择…… 1938年冬天,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独立第四团在团长许佩坚的带领下进驻灵山地区。许佩坚(1908-1939),河北省饶阳县寺岗村人,这位年仅31岁的团长已经是久经沙场的老革命了。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返回饶阳开展抗日救国活动,发展党组织。 按照八路军的惯例,团部需要找个宽敞的地方办公,还要安置电台设备。许佩坚看中了村里地主孟国标的大院子,这里房间多,地方大,确实适合做团部。孟国标表面上同意了,心里却很不痛快。 团部住进来后,孟国标家的院子就热闹了。作战参谋在正厅摊开地图研究战斗方案,通信兵在偏房操作电台,警卫战士在院子里站岗。许佩坚经常深夜召集干部开会,灯火通明,讨论声不断。有紧急军情时,院子里就响起急促的脚步声。 几个月下来,孟国标越来越不耐烦。他不能在自己院子里随意走动,不能在正厅接待客人,每次有客人来都要被哨兵盘问,让他觉得颜面尽失。更让他恼火的是,战士们有时在院子里晾衣服,偶尔还有人在墙角方便,这些都让他觉得自己的宅院被糟蹋了。 许佩坚看出了孟国标的不满,主动找他谈话,还给了一些银元和粮票作为补偿。但这些远远不够平息孟国标的怨气。他妻子也经常在耳边吹风:“这些八路军说得好听,谁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听说别的地方已经开始分田分地了。” 孟国标最担心的就是这个。他有不少田地,生怕八路军势力大了会动他的财产。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组建饶阳县抗日义勇军。同年冬,所部改编为河北抗日游击军第一路军,任总指挥的许佩坚,正是这种他害怕的”共产党干部”。 1939年腊月初八,许佩坚接到了换防命令,4团即将撤到后方休整。这个消息让全团上下都很兴奋,连续作战几个月的战士们终于可以回去过个安稳年了。大家开始收拾装备,打扫卫生,准备把借来的东西还给老乡。 就在这个时候,孟国标得知了八路军要走的确切消息。当天晚上,他让妻子以回娘家为借口离开村子,实际上是让她去日军据点报信。 日军得到消息后立即行动,调集了附近所有据点的兵力,总共上千人,连夜向灵山进发。除了日军,还有大量熟悉地形的伪军当向导。 深夜十一点,敌人悄悄完成了对灵山的包围。凌晨两点,当八路军战士们大多已经熟睡时,敌人开始发起攻击。迫击炮的轰鸣声划破了夜空,歪把子机枪的突突声紧随其后。 敌人根据孟国标妻子提供的详细情报,一进村就直奔团部,同时分兵包围其他驻点。孟国标躲在地窖里,听着头顶传来的爆炸声和枪声,心情复杂。 1938年初,率部收复被日军占领的河间县城,缴获1座弹药库和两门火炮。同年夏,所部改编为晋察冀军区独立第四团,任团长的许佩坚,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毫不退缩。在反”扫荡”中,指挥部队在曲阳、阜平等地,与敌军作战30余次,屡获胜利,群众称赞四团是”铁军独四团”。 但这一次,敌人是有备而来。许佩坚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立即组织突围。他让副团长田同春和参谋长金钟各带一个营分头突围,自己带着警卫班留下断后。 激战进行了整整一夜。1939年1月,在曲阳县灵山,突遭数千名日伪军包围,他指挥警卫连掩护大部队突围时,全身十几处中弹,被刺9刀,壮烈牺牲,时年31岁。这位年轻的团长用生命履行了军人的职责。 经过几天的战斗和突围,4团遭受了重大损失。田同春带出来的一个营最后只剩下16个人,其他部队也伤亡惨重。一个原本士气高昂、战斗力强的”铁军独四团”,就这样在孟国标的告密下损失惨重。 战斗结束后,孟国标从地窖里出来,看着满院的废墟和血迹,开始感到不安。虽然八路军走了,但他知道总有一天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抗战胜利后,人民政府开始清算汉奸罪行。孟国标的告密行为被彻底查清,这个民族败类最终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2015年8月,被列入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的许佩坚,他的英名永远载入了抗战史册。一个人的自私自利,毁掉了多少英雄的生命!孟国标为了一己私利出卖抗日队伍,最终害死了团长许佩坚,让”铁军独四团”损失惨重。这样的民族败类,历史永远不会原谅。你们觉得像孟国标这样的人,在国家危难时刻选择背叛,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